奇瑞160亿混改无人接盘?七家公司联合出资打破“卖身”传言
对于在车市寒冬中前行的奇瑞而言,这个岁末显然还有太多事情要做。据日前长江产权交易所公告信息显示,原定于近期截止的奇瑞增资扩股项目进入挂牌延期阶段,以5个工作日为周期延长,截止日期为11月29日。对此奇瑞方面表示,目前多家公司有意愿参与此项目,谈判仍在进行中,根据相关流程需求,需要延长挂牌时间。
这不禁让人想起前段时间的宝沃、夏利,这些车企在改革方面的身先士卒,可以看做汽车企业转型的重要样本和缩影。对奇瑞这样的优质地方国企而言,这次混改选择依靠增资扩股利用资本重新支持企业的战略规划,也符合安徽省混改的整体思路。但是截至奇瑞增资扩股公告期满,仍未完成交易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潜在的意向接盘方?
据悉,此前市场上盛传的奇瑞汽车“接盘方”——宝能集团、华夏幸福、五粮液、正道集团和普拓资本均未出现在意向投资者之列。对此,奇瑞内部人士也做出了回应,表示增资扩股项目已经有7家意向方,“都是投资性的公司,七家联合出资”。至于迄今未能成交的原因,奇瑞内部人士给出了较为含糊的解释,“谈判总是错综复杂,大原则是新进的资本不控股,只是财务投资。但是光给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表明,奇瑞增资扩股并非无人问津,而是在谈判环节出现了问题,需要进一步磨合。
奇瑞混改不是“卖身”
所谓的奇瑞增资扩股,实际上包含两个主体。今年9月17日,长江产权交易所发布了奇瑞控股及奇瑞股份两方增资扩股的预公告,两家公司拟同时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投资方,由投资方以现金出资认购奇瑞控股19.62亿元新增注册资本、认购奇瑞股份10.13亿股新增股份,拟增资底价分别为83.32亿元、79.11亿元,合计162.4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方面要求,这两家公司入股方要求为同一家公司。而募集的资金用于偿还奇瑞股份的负债以及奇瑞控股现有业务、新业务的发展等。
而在募股依奇瑞方面要求正式完成后,新股东将会成为奇瑞控股第一大股东,而在奇瑞股份方面也将是除奇瑞控股之外的第一大股东。单从股权层面来看,奇瑞确如外界传闻一般在“卖身”,但从资本和董事会权力来看,却并非如此。事实上,本次增资扩股的主要对象实际上是奇瑞控股。而外界对“奇瑞汽车”的印象,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奇瑞股份身上。即便此次增资扩股完成后,奇瑞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也就是说,新投资方共需投入162.4亿元获取两方主体的股权,却不能取得奇瑞的控制权,只是财务投资。增资扩股后,奇瑞仍然掌握在来自安徽及芜湖的资本方手中。据了解,此次增资扩股是奇瑞通过引入新股东,在存量资本基础上增加注册资本、把“蛋糕做大”的一次战略引资。而奇瑞作为目前少数没有在资本市场上市的整车集团,从前几年开始就陆续有资金在接触奇瑞,寻求合作机会。不过,奇瑞系的子公司却有多家已经实现了上市,其中包括变速箱业务借道万里扬,而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也直接以IPO方式在主板上市。
而在此次增资扩股项目进入挂牌延期阶段后,若公告期满,奇瑞方面仍未征集到意向投资方,则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最长延长四个周期,直至征集到不少于1个意向投资方为止。这意味着奇瑞增资扩股项目若12月21日仍未成交,该项目或将面临“难产”。
奇瑞如何破局未来?
除了引入融资使奇瑞得以在业务上放开手脚谋发展以外,奇瑞汽车更需要一场行之有效的改革。事实上,在奇瑞正式挂牌增资扩股之后,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在致全体奇瑞人的一封信中,详细讲述了此次变革的目的和规划。尹同跃表示,要在下一轮竞争中抢占新赛道,而奇瑞的一系列布局、规划的落地,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需要引入战略资本。
尽管奇瑞当前因“缺钱而卖身”的说法并不可靠,但根据奇瑞发布的2018年三季报显示,目前奇瑞汽车处于亏损状态。今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报告期内奇瑞营收178.29亿元,同比下滑4.3%;亏损14.43亿,去年同期为盈利2429.8万。此外,财报还显示,截至期末,奇瑞负债总额达到599.9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466.2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4.5%。
不过与奇瑞股份财报中净利润醒目的红字相反,在销量方面,奇瑞却逆势增长。今年1-10月,奇瑞累计销量592514辆,同比增长15.2%,是少数实现逆势增长的企业。其中,前10个月奇瑞累计出口107342辆,同比增长20.2%;奇瑞新能源累计销量69884辆,同比增长249.3%。销量增长的同时营收居然下降,显然奇瑞当前单车利润率过低。那么竞争激烈的自主品牌市场中,奇瑞如何在继续保持增量的前提下提振利润,革新与转型势在必行。
由此来看,发展势头强劲的奇瑞在这场增资扩股的改革中并不难寻找到合适意向方,关键还在于彼此能否在谈判中达成共识。但市场上的快速增长能否为奇瑞带来更多新的投资意向还未可知,不过通过项目挂牌延期后,距离奇瑞背后的投资方浮出水面的日子也已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