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观察|中国车市的量子纠缠态,成全自己,卷死别人!
2023年的中国自主品牌处在一个叠加状态——既处在最好的先发时代,同时又处于最残酷的竞争时代。
从技术到销量,再到新能源车型高速发展来看,中国自主品牌都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时代。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原有的燃油车场格局被打破,新能源品牌的叙事和新的消费价值观正在重建,汽车产品技术、服务体验等方面颠覆性的创新不断涌现,也给予了市场更大的想象空间。
可是从价格战竞争激烈的层面来看,中国品牌似乎又面临着一个最惨烈的时代。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公开表示,过去3年,已关停并转的品牌达75个,未来2年至3年,保守预计60%至70%的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
诸多业界大佬也发表了中国车市未来仅存5家的观点。虽然有些耸人听闻,但是这也传达出一个事实,现在中国车市的竞争真的太激烈,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阶段。
这种叠加态在成都车展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中国汽车品牌又在攻城略地,探索原本属于牧马人、普拉多这样国外品牌把持的硬派越野自留地,还有今年的智能辅助驾驶聚焦在了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上,展示肌肉的都是中国品牌。
另一方面,相比去年,本届成都车展上新车发布会66场——少了6场,揭幕首发车型68款——少了24款,全球首发车型共26款——少了2款,全国首发新车31款——少了5款,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中国车市竞争的结果。
2023年的中国车市就是如此的二元统一,个中滋味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销量和技术齐飞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比亚迪在2022年销量猛冲到180万辆,不仅自身完成了崛起,还带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全面走高。广汽埃安、理想、蔚来、零跑、哪吒、小鹏等品牌水涨船高,都完成了各自的小目标。
2022年,广汽埃安累计销量27.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26%;理想、蔚来、零跑、哪吒、小鹏累计销量都突破了10万辆的门槛,哪吒表现尤为突出,达到15万辆。
中国新能源品牌在市场销量方面站稳了脚跟,在技术研发上自然就更有底气。比亚迪推出了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智能电四驱、云辇系统、全新一代智能座舱,DMO专业越野平台;理想汽车在智能空间、智能驾驶和高压纯电平台实现突破。其中智能驾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落地,计划年底前向全国100个城市推送,通勤NOA功能将向早鸟用户开放;哪吒和零跑、小鹏发布了各自的全新架构,这对于未来的产销上规模提供了支持。
本届成都车展的智能化亮点要属城市NOA的全面开花,不只是理想的NOA完成落地,智己也宣布将于今年10月正式开启“IM AD城市NOA”公测,并在未来3~5年实现绝大多数场景的自动驾驶;7月,蔚来宣布城区NOP+开启商用,目前NOP+已经在北京二环、三环、四环、五环等城市环路及快速路、高速公路实现全覆盖;长城汽车将于2023年在魏牌蓝山上搭载毫末智行的城市NOH系统,预计在今年三季度落地,2024年上半年完成落地100城的目标。
日前,有消息报道,特斯拉正在着手推进FSD在中国落地。一场新的内卷大战已经开始。
看谁的血条够厚
这边厢是各家品牌领航辅助驾驶集中落地,看得人心旷神怡,另一边则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则是让人有些心有余悸。
上半年那场腥风血雨的大降价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乘联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车市累计销售952.8万辆,同比增长3%。这还是在2022年车市饱受疫情影响,销量一度停摆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降价补贴不仅没能成功换量,反而使得消费者人心惶惶。
进入下半年,车市降价的战火仍然在继续。大众、上汽通用、奇瑞、零跑等品牌继续推出各种促销优惠政策,现在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完全统计,进入8月份以来已有11家车企宣布降价,降价幅度在1万元/辆至6万元/辆不等。
其中的缘由并不复杂,新能源汽车严重挤压了传统品牌的生存空间,传统燃油车的销量萎缩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燃油车销量为1816.19万辆,到了2022年燃油车的整体销量为1525.29万辆,一年之内减少了291万辆。
而合资品牌是受影响最大的。合资品牌面对着强大的市场压力,开启了全行业降价的潘多拉魔盒。中国车市的竞争难度进入“极限”模式,不拼命就会倒下。
传统品牌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价。
而新能源车也跟着降价,主要是因为市场增速有所减慢。中汽协数据,7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67.9万辆,环比下降6.9%,所以在8月份需要用价格进一步刺激。这也是为金九银十做好预热,另一个原因则是新能源车成本降低,主要是电池价格回调,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此轮降价。
王传福在比亚迪下线500万新能源车型下线活动现场说,中国汽车品牌要在一起。现在看来,在降价的这个问题上,中国品牌确实先站在了一起。
中国车市自从2018年开始结束了高速发展的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车市累计销量为2808.1万辆,2022年累计销量2686.4万辆。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创造增量,而是平替了传统燃油车的市场。
在销量增长已经见顶的情况下,新能源要想获得成功,传统车企主要是合资品牌不甘心还想支棱两下,用降价来获得自己的生存机会就成了本能反应。
对,2023年的降价到了如今的程度,能不能换取销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换取一个留在牌桌上的机会。拼的是谁的血条够厚。
惨烈吗?真的很惨烈。但是值得。
百姓评车
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车市依然保持着这种叠加态继续发展,一边是不断有新技术、新体验落地,一边是竞争更加惨烈。其实两者的目的只有一个,套用《私人订制》里的一句台词就是,成全自己,卷死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