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时代,咱们的车企真的支棱起来了
继大众和小鹏、奥迪和上汽宣布携手以后,捷达与零跑、奔驰与蔚来也接连爆出要合作的消息。一时间,国内的车企似乎变成了外国品牌争相合作的香饽饽。
放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
国内汽车行业起步晚,技术也相对落后。为了尽快成长起来,我们开始引入国外车企成立合资企业。
而在合资车企中国内的一方通常处于弱势地位,话语权并不重。因为我们需要仰仗国外先进的造车理念与技术,由此不得不“卑躬屈膝”,在众多事情上得拿出诚意做出让步。
尽管近些年来随着国内行业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合资车企中的国内一方地位有所提升,但有时依旧会泛出一种无力感。
比如说一些引进的国外车型在国内市场表现惨淡,其中离不开外方本土化调研不够深入充分、也没有参考国内团队的意见而一意孤行的原因。
但如今,在新能源时代,国内车企一鸣惊人,渐渐成为了被他人仰慕的对象,引得国外车企纷纷要与之携手合作。一些人也将其称之为“合资2.0”时代。
说起来,在面对电动化这件事上,相比于国外的那些老牌车企,国内企业表现的无疑要更为果敢和坚决,早期众多新势力品牌的“大乱斗”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这一点。
尽管有些混乱,但早期的混战依旧促进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催生出了“蔚小理”等一批优秀代表。再加上传统自主车企的迅速转型,又诞生了一大批“另立山头”的新能源品牌。
这新老势力加在一起,几乎霸占了整个新能源市场,即便是强如BBA那般,也并未在其中占得什么便宜。要知道,蔚来理想已经将车卖到了30多万,可谓是直击BBA腹地。
过去,30多万不买BBA,别人可能会觉得你脑子有问题;如今,30多万买台蔚来理想,似乎变得稀松平常。对于十分依靠品牌力与品牌消费认知的豪华品牌来说,这已然是尤为致命的威胁。
在更为大众化的价格段,又有着比亚迪这样的巨头把持。而更为接地气的微型代步车领域,以五菱为首的众多车企已经将成本卷到了极致,国外车企根本没有涉足的余地。
面对这样的形势,国外的汽车品牌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毙,纷纷开始向国内车企“取经”,于是就有了众多的合作与“联姻”。
需要承认的是,国外汽车品牌在造车的底蕴上还是毋庸置疑的。像底盘素质、供应链与成本的把控,都是很出色的。但在智能化层面,相对就比较拉跨了。
作为汽车新四化的一部分,智能化也是衡量一款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被眼下大屏、芯片等一系列的教育与灌输之下,消费者越发地看重车辆的智能化表现。而这方面,向来是国内车企的强项。
国外车企选择与国内车企合作以后,将能够很好地弥补自己在智能化层面上的短板。而与此同时,国内的车企同样也能够继续从中学习制造与供应链把控的优秀经验。尤其是对于还比较年轻、根基尚不够扎实的新势力车企来说,将是大有裨益的。
不出意外的话,今后与国内车企宣布合作的外国车企还会不断涌现。不得不说,咱们的车企如今是真的支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