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打嘴炮,称电动车必将取代燃油/混动,究竟是谁给他的底气?
关于新能源未来大方向的问题,在网络上一直都炒的喋喋不休。
有的汽车领导者认为,混动是新能源最优解,毕竟给予消费者更多样化的用车需求选择。而另外一波汽车领导者认为,纯电才是新能源的终极形式,纯电只要摆脱了当下的「短板」,就可以完美替代燃油车、混动车。
所以新能源的最优解的问题,网络上一直都炒的「水深火热」,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答案能够真正的代替未来。
何小鹏口出狂言?
目前,新能源市场,仍旧在以插混、纯电两条大路线共同推进,无论是从销量市场,还是用户的意向来看,反正两个派系是各有各的理,所以关于新能源的最优解,究竟是怎样的路线更可靠呢?
近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社交平台账号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并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
何小鹏表示:“特别好的消息,将高速和乡镇的充电设施布好,然后将充电速度提上来(800V),最后将电池的价格做到最低,这三点做到后,纯电汽车会真正的范围取代燃油/混动汽车”。
从何小鹏的观点中,其实就是目前纯电动车型所面临的重要困境,无论是高速、乡镇的充电设施覆盖、还是充电速度的提升,以及电池成本价格,都是目前还无法在短时间内所完成的。
我们以最简单的充电设施为例,虽然目前很多车企,包括第三方充电设施供应平台,都在积极推进当前充电设施布局覆盖,但充电站和加油站不同,加油站可以迅速补能完毕,然后就可以给下一台车加油,这也是为何,一座加油站,即便是遇到同时多车共同加油时,也不会出现电动车「排长队」的状态。
今年五一假期,笔者驾驶一台增程式电动车从北京到黑龙江,从北京出发以后,半夜12点以后到山海关服务区,想着已经进入了「后半夜」,理应没有那么多车充电排队,刚好去充电休息一下,但笔者显然大错特错,在后半夜下着大雨的背景下,充电站排队最起码高达15台车以上,笔者果断就选择加油继续行驶了。
虽然何小鹏先生所剖析得观点,和目前纯电动车遇到得问题,非常合理且客观的,但这三个非常核心的问题,短时间固然无法解决。
包括充电速度提升,虽然800V高压平台已经成为当前行业内主推得新风口,但考虑到目前市场保有量越来越多得电动车型,拥有800V平台架构的「屈指可数」,充电速度提升对消费者来说确实很香,但是如果为了充电速度让用户多花大几千甚至上万得价格成本,很显然,消费者是务实得,并不一定会选择所谓得「噱头车型」,毕竟买电动车,很大一部分就是图用车便宜。
所以,即便是真如何小鹏所言的未来趋势,当下来看,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笔者认为,当前来看,无论是纯电还是混动,都有属于自己的「受众人群」,不同消费者的实用需求、场景不同,选择的实用体验也就不同,双管齐下,更适合当下的市场趋势。
何小鹏的蓝图
其实对于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先生本人,公开表示支持纯电动车路线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小鹏汽车目前所有在售车型,均为纯电车型,后续也没有任何曝光有意向推出混动车的可能性,所以对于自身的发展,以及行业的构建思路,公开认为纯电动车是最优解也属合情合理。
其实网络上,很多消费者都非常好奇,为啥电动车的销量越来越高,是否真的有必要购买电动、混动车?
其实对于当前能源变革,汽车进化速度飞快的阶段,新能源车型的驾驶体验在同价位,是要远好于传统燃油车,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电机的特性有比内燃机更直观的输出能量,所以即便是混动车,电机的作用也是核心。
只是在当下更多消费者在面临长途出行时会有「焦虑」的可能性,就如笔者五一节假日在服务区看到充电站排长队的情况发生,所以插混、增程,对于有长途需求的消费者而言,固然是更适合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再聊一下小鹏汽车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小鹏汽车目前共有4款在售车型,作为2022年上半年新势力绝对「扛大旗」的选手,2023年迎来品牌低谷时刻,尤其是此前的销量担当P7在改款以后,也没呈现销量爆发的态势,总而言之,小鹏当前的状况有些「令人担忧」。
面对当前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包括年初特斯拉都加入到了「价格战」的内卷趋势中,作为一向以特斯拉为标榜对手的小鹏,显然迎来了当头一棒,P7改款以后也没有太大声音,高端车型G9也被更多高端车型所盖过,何小鹏慌不慌?答案是一定的。
作为此前新势力第一梯队的TOP3,小鹏目前把所有的核心都押宝在2023年重磅车型——小鹏G6上,目前在价格、口碑方面,好像都预示着小鹏G6会带小鹏汽车重回巅峰,但笔者个人的观点来看,小鹏G6除非有比预想更硬核的实力,否则太难抗衡了。
写在最后
当前市场,混动、燃油、纯电三管齐下,消费者选车的「纠结」是非常严重的,但是每个消费者的用车环境都不同,所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诉求,是要最大化用车成本,还是要更好的性能体验,亦或者操控表现,都要符合自己的内心需求。
而关于何小鹏所表示的言论,笔者是赞同他提出的三个改善的观点,但何时能完成「宏伟大业」,显然是需要时间去积淀,何时能完成,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