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撞就起火,新能源车的电池这么虚?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卖得越来越火,势头远远压过了燃油车,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出现的新能源车起火事件。近期在沪杭高速又有一辆纯电动车碰撞收费站设施后起火,让电动车的起火安全问题再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至于发生事故的原因是驾驶员操作不当,还是车辆本身问题,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是这次事故已经引发了公众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的热议。从已有信息来看,这次车辆燃烧速度很快,留给驾乘人员的逃生时间很短。于是很多人不禁怀疑,新能源车经过碰撞后为何这么容易起火?车辆起火后,车内人员的逃生机会是否非常渺茫?
为何容易起火?
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起火事件确实越来越多,根据资料显示,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共发生火灾事故超600起,平均每日起火事故超7例。与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数量增加32%,高于交通工具起火事故8.8%的平均增幅。
新能源车的起火概率比起燃油车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因为油箱和电池的原理不同。要知道,油箱是对外界封闭的系统,只要油不外泄就不会起火。而电动汽车的电池不同,本身既有氧化剂又有可燃物质,只需要有足够大的冲击就有可能起火,并且一旦着火后果严重。
电池的燃烧速度快,主要跟动力电池的原理有关,在碰撞中,动力电池极易发生短路,短路瞬间会有火花产生,伴随着大量的热,很容易引起爆燃或者爆炸。而挤压、撕裂等外界因素都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短路,因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受到碰撞挤压后,发生了热失控,之后还可能蔓延至其他电池,导致整个电池包起火。然而,一般车祸都会导致底盘电池部位受损变形严重,所以电池短路在所难免。
目前多数车企将电池设计在底板上,电池装量较多,体积较大,虽然电动车会对电池设计专门的保护结构,但是撞车的意外性太大了,也有可能会伤及电池。
如何降低起火风险?
新能源车起火的时间极快,这是难以控制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如何更好地避免起火事故的发生。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新能源车起火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分别是为过充、使用过程中电池进水和碰撞。
其中,避免过充的方法并不难,目前大部分车企都有设置相应的电池电量冗余,那么大家在用车过程中可以避免将电量耗尽,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电池过充和过放。
而电池进水的情况多集中在下雨天,并且进水形式多样,长时间浸泡和短时间涉水都有可能造成电池进水,造成内部短路,进而引发着火。然而,汽车作为一款能够遮风挡雨的交通工具,在雨水路段中穿行是不可避免之事,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过长时间高位水淹车。
除此之外,电池的防水等级显得尤为重要。通常,电池防水等级采用IPXX进行表示,比如IP67,那么6表示了固态防护等级,范围是0-6,不同的数值表示能够阻挡不同颗粒大小的灰尘。而后面的数值7则表示液态防护等级,范围是0-8,数值越大,防护能力越强,对此,大家可以通过查询车辆的说明书来了解电池防水等级。
可能你会问,防水等级最高不是可以到8级吗,为什么纯电动车的电池不推广标准更高的IP68级别防护呢?其实,IP68级别是属于军工和商用级别,这种级别保护壳体首先在材料上要有更好的标注,同时,制造和安装工艺也有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成本也就会增加很多。
汽车新能源化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而任何新事物走向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在享受新能源车带来更低用车成本和更好行驶质感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接受新能源车的缺陷,所以车主们能做的只有安全驾驶,安全用车。
另外,车企也需要往更高的技术方向走,目前动力电池起火的场景比较多,如充电自燃、静置自燃、泡水后自燃、碰撞后自燃等场景,车企可以考虑将上述场景作为一种代码形式写进电池或整车中,尽可能主动杜绝处于上述场景之中,减少极端事件的出现,只有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可靠性,才能真正给大众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