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一年投诉不断,号称百万豪车的赛力斯,竟无视用户安全
2022年,不仅仅是新能源行业爆发增长最快的一年,更是新势力行业增加最快的一年,新势力大军的剧增,其中包含了很多跨界造车的品牌,也有一些品牌,选择“合作”模式入局。
合作的方式让很多用户认为,“强强联合”更有助于打造出无短板的产品,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2022年新势力“合作模式”代表品牌,便是AITO问界,交付3个月销量破万,也成为了所有新能源汽车中,销量增长最快的汽车。
百万豪车,质量堪忧
通过AITO问界汽车自交付以来的市场数据来看,整个2022年,问界汽车的交付数据都呈稳步上升状态,直至年底阶段,出现小幅度下滑,而到了2023年1月,问界销量暴跌,从月交付超万台,下跌至不到5000台,市场的变动,主要来自于品牌的种种风波。
目前旗下在售车型共有两款,分别为问界M5和后发布的问界M7,问界M5至今刚好交付1年时间,1年的时间内,产品质量也出现了一系列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交付一年的产品,在车质网中的投诉统计中,问界M5车型典型问题中,一共有13个投诉问题,其中关于车辆主要结构中,发动机、电动机以及制动系统,均有用户投诉反馈,作为一款增程式电动车,甚至还出现充电故障、续航里程不准以及混动驱动模式转换故障等问题,可见问界M5这款销量担当,也没有让用户“省心”。
问界M5在登场时,也是赛力斯品牌正式开启转型之路,对于一个从为跨越至“豪华”市场的品牌,尤其是此前更多的是造微卡、面包车的品牌,如何造好豪华产品,当然不能光靠华为的赋能,豪华产品,更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
但交付一年便出现多处影响用户体验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发动机、电动机、以及制动等关键动力系统,均出现影响驾驶安全影响的质量问题,甚至增程系统中,出现混动转换故障,可见在产品内部本身,根本无法达到所谓的“豪华质量”。
除此之外,百万级豪车也迎来大型“打脸”现场,在中保研一批测试当中,其中就有一台售价31.98万元的问界M7,在“驾驶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问界M7车型A柱明显变形,甚至接近折断,导致在最后的碰撞成绩中,车辆结构和成员舱上部入侵两个项目扣分严重。
无论是问界M5还是问界M7,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仅有两款在手产品的背景下,两款产品还都出现问题,问题出在哪?华为一直坚称仅提供“软件技术、管理运营”,从华为的单方面回应来看,产品内部的质量和品控问题,就来自于赛力斯品牌?
目前AITO问界两款产品,采用两种动力技术路线,分别为纯电、增程两种模式,目前纯电车型刚刚上市交付,暂且不论,而增程式电动车,也成为了华为和赛力斯合作快速出炉的“产物”,为啥说是快速出路?
增程式电动车在分类中,属于插电式混动结构,2022年又是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直线上升的一年,原因是更多强有力的产品出现,让用户的体验和使用达到了跨越式的级别,尤其是以比亚迪为首的传统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出现,彻底搅乱了燃油车市场。
增程式电动车,相较于目前行业内常见的混动系统不同,增程式电动车内部虽然也有发动机,但发动机的作用非常“局限”,仅在内部电池电池需要补充电能时,发动机用来发电使用,所以从内部结构来客观分析,增程式电动车就是在一个“小电池”的纯电动车中,在布局一台发电机用来能量转换,所以从技术角度,和产品快速生产上,也是新能源产品中最简单的存在,所以华为和赛力斯在驱动系统中,目前还没有过于的技术积累,最多也就是电机、电控的布局和控制。
而技术本身并不复杂,增程系统的成本也不会很高,但超过30万元的产品,为啥还卖这么贵?
按照常理来推断,在内部技术不占用过多成本时,产品的用料、工艺、设计、做功、配置都会成为产品定价的根本考量,但问界M5多处投诉,以及问界M7碰撞成绩,都证明,问界两款产品的问题,都出现在赛力斯的“水平”上,因为没有豪华车的底蕴,所以就没有豪华车的质量保证。
赛力斯品牌和问界产品由于种种风波的影响,以至于最后销量呈现腰斩状态,而豪华车型,难道最终的结果就是“伪豪华”
两个品牌两条心
近日,AITO问界汽车官方发布宣传海报,以往在海报的logo标识处,一直以AITO品牌为主导,而此次海报爆出后,logo从AITO更换为HUAWEI,此次海报风波一经爆发,便引起了全网的热议,通过海报的模式更换,便引得网友的猜测,难道AITO汽车将由此前的华为和赛力斯共同合作,逐步转变为华为彻底主导?那赛力斯品牌是否将真正沦陷为“打工人”?
虽然AITO品牌从发布至今,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华为和赛力斯已经有过一次前车之鉴,此次海报logo事件,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出现一些让用户难以接受的“举措”。
无独有偶,近日还有一篇关于“华为技术人员大量撤离赛力斯”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根据网络上的信息,该发帖人表示,华为正打算与小康分道扬镳,赛力斯也将彻底沦为华为代工厂,消息刚好和前文的logo替换形成呼应。
尽管赛力斯官方对此事立刻做出回应:“此消息为虚假消息,公司与华为长期深度快捷合作没有任何变化”。随后在18日的媒体采访中,余承东先生也针对“赛力斯和华为”的传闻做出回应,余承东先生表示,目前大家对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模式不够了解,特别是华为独特的“造车模式”,认为外接普遍有些误解。并且余承东再次表示华为不会自己造车的原则,仅提供“软件技术、管理运营”思路。
这已经是华为多次公开表示不会亲自造车,但从华为目前的行业影响力,以及和各个品牌合作的强硬态度来看,华为不造车,很难让人相信。
目前已有消息称,第二个华为智选模式的品牌已经出现,当赛力斯不再是“独宠”,那赛力斯的未来该靠谁?并且从目前华为的野心来看,当然不局限于一个品牌的合作,定然是多多益善,毕竟生意人,赚钱才是最核心的价值,所以无论是赛力斯还是江淮,未来华为很可能和长安、吉利、奇瑞、长城、比亚迪都有智选合作,而赛力斯、江淮这些品牌,遇到吉利、长安等国内主流品牌,即便是都入驻华为销售渠道,用户肯定也会优先选择造车工艺更成熟的一线品牌。
所以合作模式,两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算盘,两个品牌两条心,赛力斯未来的路,恐更难走。
写在最后
目前来看,华为依旧风光无限,仍旧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非常受宠”的供应商,但赛力斯,原本以为傍上了华为的大腿,从此便可后半生无忧,但赛力斯的算盘,被华为的野心打破,尽管赛力斯一直“忠心耿耿”。如果2023年华为和更多品牌开启智选模式的合作,赛力斯的路将更难走,最重要的是,还有购车用户敢买赛力斯吗?我是不敢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