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发布会或许会迟到,但“速度”绝不会缺席
来源:汽场
2018-04
这两天在上海受邀参加“造车新势力”公司爱驰汽车的活动,现场发朋友圈暴露了行踪,一个同济研究生老校友的群里有人约局:柳同学从东北来沪,正好H同学刚从深圳过来,大家聚聚吧!
这位H同学是当年的学霸,在我们那一届研究生毕业之际,适逢九十年代初期深圳改革开放日新月异,人才纷纷南下,H同学在读期间参与了一个深圳当地的项目,回校后直言“深圳速度”点燃了他的澎拜热情,并以“深圳速度”秒签了深圳的公司,成了班级里第一个明确去向的毕业生,“深圳速度”自此也像贴到了他身上的一个标签,每提到他就会被想起。
虽然我因两天里全程参与爱驰汽车的品牌开放日活动,没能与深圳来的同学聚上会,但在爱驰公司的两天经历,令我觉得所见所闻后的所感,不妨可以从“深圳速度”谈起。
那些年,那些拉动了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深圳速度”
“深圳速度”在我们这一代人从校园毕业时是一个火热的新词,典故是1982年-1985年的37个月期间,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一公司在承建当时规划中的中国内地第一高楼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时,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这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都绝无仅有。随着国贸建成后成为深圳地标,“深圳速度”从此叫响,成为“又快又好”的代名词。
今天,“深圳速度”仍用来表达高效率与高质量并举的快速发展。它是改革开放起步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快速前进的符号,也成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高效率象征。今年初参考消息网曾经援引过《日本经济新闻》1月5日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称,“硅谷的一个月就是深圳的一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