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大降价,国产狂涨价,到底谁是真正的良心车企?
“去年冬天10.58万起售的秦PLUS DM-i,现在卖11.35万了?”,朋友打来电话,我回答“涨价了,最近一年涨了3次,共8000元”。
“小鹏P7值得买吗?25万”,另一位朋友问道,我回答“原价34.99万的宝马i3,现在大降价,还用不上25万,未尝不可。特斯拉Model 3也接二连三的降价,如今接近25万了”。
并非不推荐自主品牌,而是它们以“原材料价格上涨或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取消”为由,一而再,再而三的涨价,性价比越来越低。
中低端市场,消费者挣钱不易,原本就对价格敏感,它们却视而不见。
比如荣威,科莱威CLEVER上市时售价约4.5-6万,不久,中、低配都被停售,只留下售价6万的顶配元气啵啵版。2023年1月1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取消后,荣威立刻宣布对仅剩的元气啵啵版涨价8000元。现在卖6.8万的元气啵啵版,电机功率比售价4.5万的2021款最低配还小,电池也从三元锂换成了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
比如合创Z03,这款车刚在中汽研C-NCAP碰撞测试中,获得三星较差成绩不久,业内人士普遍以为它正忙于改款,针对碰撞测试做加强,会重新送去碰撞测试的时候,合创Z03却先忙于涨价,涨价理由也是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取消。原售价为13.28-17.88万,调整后售价为13.48-18.28万,涨价幅度2000-8000元不等。
再比如比亚迪,由于新能源转型早,它已经开始盈利(除了特斯拉,比亚迪是唯一一家已经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盈利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规模大,2022年销量高达186万辆。比亚迪已经在2022年2、3月份分别进行过一次涨价,没想到面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取消,它第一个宣布涨价,涨幅2000-6000元。
我留意到9月份一段关于比亚迪的报道“在8月30日比亚迪年中投资人电话会上,比亚迪方面表示,目前比亚迪在手订单70万台,新车下单交付时长4-5月,每月产能还是赶不上每月新增订单。明年新能源补贴会退坡,比亚迪因为销售规模的增长每年原材料采购成本会降低3-5%,明年预估降低百分之五可抵消掉明年的补贴退坡。利润方面产能释放后单车折旧摊销成本降低,利润率每月会逐步增长”。2022年销量超出预期24%,比亚迪降低的成本早就足以抵消补贴退坡带来的冲击,它却带头涨价,让人难以接受。
仅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取消这一件事,就有至少10家自主新能源车企在2023年1月1日当即开始涨价。而应对此事,BBA无一涨价,相反,它们还在接二连三降价,要知道,它们转型新能源较晚,离实现盈利更远。
宝马,指导价34.99万元的宝马i3,部分地区经销商给到24万左右的终端价格,比汉EV和小鹏P7还便宜。要知道,宝马i3的后轴可是标配空气悬架的(燃油版3系没有),电池能量70kWh,CLTC纯电续航526km,0-100km/h加速6.2s,即便是油改电,24万的价格也物有所值。大降价后,消费者的反应很迅速,宝马i3在10和11月开始销量猛增,11月达到5402辆,超过了小鹏P7。
奔驰,8月下旬刚上市的奔驰EQE,官方在11月中旬就开始降低指导价,EQE降幅约5万,EQS以及AMG EQS 53车型降幅约20万元,终端市场,经销商还会叠加优惠。
上汽奥迪,提起奥迪,很多人印象中还只有一汽-奥迪,一汽-奥迪车型的终端优惠力度在BBA中最大,这是共识,这种共识连累到了上汽奥迪。近日,纯电车型Q5 e-tron的40版本全部下调2万,虽然不像一汽-奥迪车型优惠幅度那么大,但不排除接下来还有经销商终端优惠的可能。
如果说BBA降价只是因为卖得不好,但销量向来出色的特斯拉也在频繁降价。10.24日,Model 3降价14000-18000元,Model Y降价20000-37000元;11.8日,特斯拉额外给出4000-8000元不等的保险补贴;2023.1日,又增加6000元交付激励,保险补贴也维持在了4000元,算下来,Model 3的实际成交价已经低于26万元。它也遇到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取消的问题,未涨价。
写在最后
如果说中低端新能源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多数自主新能源车企则对利润更敏感,无论面对原材料涨价还是补贴退坡,它们首先将增加的成本甩给消费者,自己不愿承担。
所以,谁是真正的良心车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