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误解了增程式混动,带你了解真实的问界M5
7月20日之前,我很排斥增程式混动。
体验上,我在北京常坐的公交车就是增程式混动。有电时,它如电车般安静,电不够,需要发动机增程时,发动机以恒定高转速发电。噪音大,带着耳机听不清音乐,震动强,在后排坐十来分钟屁股都会被震麻。缓慢加速时,发动机转速与油门的深浅不联动,静止等红灯和缓慢加速时,发动机仍在高转速发电;急加速时,发动机转速更高,动静更吵,综合体验真得太糟糕了。
理论上,增程式算不上真正的混动,它的发动机与半轴之间,没有动力传递装置(没有变速箱或减速器),动力输出只能依赖电动机。中、高速的能量利用率不及有并联模式的DHT混动。
舆论上,魏牌CEO李瑞峰表示“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大众集团CEO冯思翰说:“增程式电动车从单车角度看具备一定的价值,但从整个国家和地球的角度来说,是糟糕的方案”。
但增程式汽车为何卖那么好?理想ONE常年稳拿新势力销量冠军,问界M5销量也一直在涨,6月销量高达7021辆。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的票,一定有它们的过人之处,靠猜想,怕是冤枉它们了。
于是,7.20日,我们借来了问界M5,体验了5天。我对增程式的看法发生了180度转变,我终于弄明白了它为何卖得好。
最重要的噪音和震动问题
这辆问界M5开回来时,纯电续航还剩55km。纯电驾驶时,它就是台电动车,发动机不启动。我担心的中、高速阶段,由于没有发动机直驱,动力可能表现不佳的问题,被两台总功率高达365kW的电机打消。使用大功率双电机,它的零百加速仅需4.4s,0-120km/h的整个加速过程,动力都非常充裕,推背感随踩随有。120km/h时,电机的声音并不大,远比燃油车高速巡航安静得多。
上面说的纯电工况,是问界M5舒适性的“上限”,然后说“下限”燃油优先工况。55km的纯电续航不久剩30多km,电量不多,继续行驶它已经自动启动发动机发电了。我从屏幕内找到动力模式,切换至燃油优先,这样,发动机不仅需要维持双电机的功率需求,同时还要输出额外的功率为电池充电,这种工况对问界M5来说,体验的是它舒适性下限。
油门角度不大时,发动机应该是以恒定转速发电(为何说“应该”,不肯定呢?一是仪表盘上没有转速表,二是发动机噪音实在太小,关着车窗很难听见);深踩油门时,发动机转速和油门角度联动,踩得越深,发动机转速越高,油门踩到底时,能清晰听到声音。不过,即便是发动机最吵的状态,也比2.0T汉兰达急加速时安静。
同时,问界M5对于震动的控制更到位,无论发动机在什么转速,车内都很难感觉到由它带来的震动。让人更欣喜的是,由于发动机不直驱,油门和刹车踏板丝毫没有震动,这种体验在燃油车上根本找不到。
也就是说,它不仅动力凶猛,NVH的“下限”工况也比同价位燃油车的全程工况更好,何况电量充足时,问界M5的NVH表现是“上限”。
不仅如此,问界M5增程版使用大容量动力电池,WLTC纯电续航达150km,而且它支持快充。只要不特别懒,时不时去给它充满电,问界M5的舒适性远超同价位燃油车。
有人说,问界M5也有纯电版,既然纯电模式舒适性高,为何不买纯电呢?因为增程式可以解决“懒人”的烦恼,太这么热,不是每个人都乐意经常去给车充电。
我没有问界M5的销量数据,不过我猜测,增程版销量一定远超纯电版,我也更想给大家推荐增程版。
问界M5相当舒适的底盘、驾控
由于新能源车电池、电机重量大,普遍比同级燃油车重三五百公斤甚至更多。如果再不注重底盘材料轻量化,这些车通常让人感觉脚重头轻,重心在脚脖子上,笨重不灵活。
问界M5整备质量超过2.3吨,但灵活程度甚至超过1.7-1.8吨的燃油SUV。它给人的感觉很轻盈,重心不在脚上而在腰上。这主要因为问界M5的底盘使用了大量轻量化铝合金材料,后桥总成,前、后下摆臂和羊角等结构件,都是铝合金。
它有好用的鸿蒙座舱和智能驾驶
问界M5上这块华为鸿蒙屏幕,是我体验过的车中,清晰度、流畅度最高、功能最丰富,与座舱功能联动最多的中控屏。语音可以控制导航、多媒体、空调、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等等功能,语音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发音不清它会自动修正。同事们对这块屏幕的认可度,也是相当高。
然后说下智能驾驶。我在高速上体验过很多车型的智能辅助驾驶,问界M5是唯一一款,在开启智能驾驶过程中,让我放心把脚从刹车踏板上拿下来的车。
它的优秀表现在两点:一,车道辅助功能,在修正车辆位置时一直微调。驾驶员始终感觉不带它在修正方向,但无论车道怎么弯曲,始终在车道中央,给驾驶员的感觉靠谱;与前车始终快速保持合适距离,不急加速,不急刹,它的预判到位,就像老司机开车那样控制速度。
另外,它为了更安全,特意把刹车踏板的尺寸做得特别大。大家可以去对比下燃油车。为了在智能驾驶过程中,紧急情况下方便驾驶员找到刹车,不容易踩错。这也是我在智能驾驶过程中,可以放心把脚从刹车踏板上拿开的一大原因。
写在最后
问界M5的综合感受,个人认为在30万左右是最棒的。我一开始排斥增程式,实际体验后尤为喜欢,建议大家关注一款车时先去亲身体验,避免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