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蛋糕被抢,合资品牌为何变弱了?
了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人应该都知道,自主品牌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绝对的话语权,销量也是愈发喜人。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22年上半年累计售出633777辆(零售销量)新能源车,同比增长317.6%。广汽埃安和吉利汽车则在2022年上半年分别售出102852辆和102118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120.2%和364.7%。
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带来的是市场份额的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品牌乘用车在2022年6月销售99.4万辆,同比增长43.1%,市场份额达44.8%。2022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达489.1万辆,同比增长16.5%,市场份额达到了47.2%,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提升了5.3个百分点,进步明显。
德、日、韩系车的市场份额为何下跌了?
市场份额有涨也有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信息显示,德系、日系和韩系车的市场份额在2022年上半年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美系和法系车的市场份额则在上半年实现了增长。为何存在感更高的德系和日系车会丢掉自己手里的蛋糕呢?
德系和日系车的市场份额下滑,与它们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缓慢有直接关系。乘联会数据显示,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在2022年6月达到了50.1%,而同期的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只有4.5%。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之际,不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汽车品牌自然得让出唾手可得的蛋糕,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吃香喝辣。
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缓慢,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也是少有人问津。买车君从乘联会获悉,2022年6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零售市场份额高达61.1%,而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只有5.9%,比新势力的16.7%都低。都是新能源车,为何合资品牌连造车新势力都干不过?
在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在三大件方面不占优,因此它们发力智能化配置,以提升新车的吸引力。如今,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不仅搭载了支持智能对话的车机系统,还配备了有激光雷达加持的高阶驾驶辅助系统,整车的智能化程度是要优于很多合资新能源车型的。在电动化时代,新能源车的动力差距不再明显,那么智能化优势更突出的国产新能源车型自然更容易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以赛力斯AITO旗下的首款汽车——问界M5为例。问界M5于2022年3月5日开启交付,随后在5月和6月分别交付了5033辆和7021辆,均进入了乘联会的新能源SUV月度销量榜TOP15。作为一款新出炉的增程式电动车,问界M5之所以能迅速走红,与华为的渠道与技术有着很大关系。
买车君曾体验过问界M5的HarmonyOS智能座舱,它支持连续对话,可以给用户带来流畅、智能的交互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车的吸引力,为新车的热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合资品牌的蛋糕会越来越小吗?
在燃油车领域,合资品牌有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以及良好的品牌口碑,这些赋予了它们旗下车型不小的竞争优势。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自主品牌往往充当着挑战者的角色,从合资品牌手中抢夺市场。可在新能源领域,合资品牌反倒成为了挑战者,挑战自主品牌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自主品牌的燃油车型在同级中往往有着更低的售价以及更丰富的配置,这些可以明显提升整车的吸引力,使其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那么,作为挑战者,合资品牌愿意学习自主品牌,主动降低旗下新能源车型的售价么?答案大概率会是否定的。
2022年4月26日,东风本田e:NS1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为17.5-21.8万元。作为一款纯电小型SUV,东风本田e:NS1定位低于比亚迪元PLUS(补贴后售价为13.78-16.58万元),但售价却更高。2022年6月,比亚迪元PLUS月销量突破1.6万辆(数据源于乘联会),而它身后连一辆破万的合资新能源SUV都没有。
如果合资品牌继续保持燃油车时代的定价策略,不愿通过降低售价来抢夺市场,那以后的合资新能源车很可能会像大众的ID.4 CROZZ和ID.4 X那样,通过长时间的口碑积累,获得一个不上不下的榜单排名,难以对自主品牌的同级车型造成真正的威胁。
当然,合资品牌也可以在新能源领域通过技术突破,获得自主品牌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这样便可以继续走燃油车时代的路,定高价也不愁卖。可是,论新能源技术,自主品牌如今可是处于领先位置,并不惧怕合资品牌的竞争。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王者,比亚迪已经普及使用安全性超高的“刀片电池”,同时还推出了不少真省油的DM-i插混车型。另外,比亚迪还实现了CTB技术(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量产落地,该技术可显著提升整车扭转刚度,让新车变得更安全、更平稳。
就目前来看,合资品牌仍没有拿出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能源技术,更别提对自主品牌的全面超越了。如果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售价和技术都没有明显的优势,那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很可能会长时间低于自主品牌。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步壮大,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预计会越来越小,甚至有可能要面对别人吃肉,自己喝汤的局面。
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表现告诉我们,选对了路,就有可能反败为胜,分得更大的蛋糕。可假如你一直止步不前,甚至逆势而行,就可能会步入下滑通道,被人抢走已经到手了的蛋糕,就像合资品牌那样。当然,只要及时醒悟,翻盘依然有希望,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汽车品牌与海外汽车品牌的后续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