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减配”惹众怒,吃着锅里的还砸锅!
电动转向柱被换成手动转向柱,保时捷车主遭遇的“减配门”事件,近日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
事情缘于部分车主购买保时捷旗下车型时,本该标配的电动转向柱因芯片短缺,被暂时更换为手动转向柱,销售人员当时表示后期将为车主补装电动转向柱。但签署协议数月后,保时捷又表示将取消后补电动转向柱,只能补偿代金券。同时还有部分车主表示留意到新闻才知道新车缺少了这一配置,有的车主表示提车时才被告知需要后期补装电动转向柱。无论如何,保时捷都难逃“销售欺诈”的指责。
虽然在保时捷之前,特斯拉、奥迪、理想等品牌都出现过因为缺芯而交付“半成品”给消费者的事件,但从未有一个品牌像保时捷这样,受到如此强烈的舆论攻击。买车君认为,保时捷既单方面撕毁合约,又不能给出满意的赔偿方案,中国消费者群起而攻之也是意料之中。
保时捷“双标”引发更强的舆论压力
更令中国消费者感到不满的是,保时捷竟然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和海外消费者。一方面是海外的车主早已在今年年初收到了保时捷的邮件,被告知新车的电动转向柱江北替换成手动转向柱,并且保时捷将主动赔付500美元的抵用券,无任何限制使用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保时捷曾承诺中国消费者可在后续免费升级电动转向柱,但消费者提车后却单方面取消承诺,仅以补发代金券的方式作为补偿,而这2300元的代金券只能用于售后。
有意思的是,在保时捷4S店加装电动转向柱的价格高达3万元。这笔账,中国消费者怎么也算不过来。
在舆论压力排山倒海来临之际,保时捷终于愿意在官网发布一封“保时捷中国致车主的一封信”,里面提到保时捷因全球半导体产能短缺,保时捷在今年一季度末决定取消带电动调节功能转向柱的恢复更换计划。但在信中,保时捷一句“希望征得客户的理解”,便将自身的责任与过错推得一干二净,也没有给出足以令消费者满意的解决方案。
作为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中国贡献良多
有网友表示,保时捷的“双标”行为明显就是——吃着锅里的饭还要砸锅。这话不无道理,2021年,保时捷在中国一共交付了95671辆新车,占到了其全球销量近32%。而中国已经连续七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凭借Macan、Cayenne、Taycan、911、Panamera 、718等多款车型火热的市场表现,保时捷的整体营收也相当亮眼。
参考保时捷发布的财报,其2021年全年的利润达到了53亿欧元(约为3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7%。保时捷一跃成为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在此背景下,保时捷仍不惜得罪中国消费者,确实令人费解。
难道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配得到重视?为什么保时捷对中国消费者如此傲慢?买车君猜测,或许是在中国市场赚钱太容易了,以致于保时捷从未思考过要尊重中国消费者。
筹谋独立上市,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2月份,大众汽车集团发表声明称保时捷将会独立上市。随后华尔街也给出相关估值,预计保时捷的估值在600-850欧元之间,一旦保时捷成功独立上市将很有可能会成为欧洲最大的IPO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保时捷独立上市后对中国市场将会更为依赖。一方面是每卖出三辆保时捷就有一辆来自中国,中国市场作为保时捷的主要战场,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是保时捷在转型电动化的过程中,更离不开中国市场。2021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的电气化新车占比达到了18%。目前保时捷在中国市场推出了高达16款新能源汽车,并不断扩展包括家用充电、第三方充电、目的地充电在内的充电网络。战略层面,保时捷还计划在电气化和数字化方面投资100亿元,其中90%用于电气化的研发和与电气化相关的有形资产的投资,更适应中国市场的本土化。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抱紧中国市场“大腿”的保时捷,为何在处理因芯片短缺导致电动转向柱短缺事件时,没有像其他品牌一样给中国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保时捷作为全球知名的豪华品牌,竟然如此明目张胆地“欺负”中国消费者,并妄图以2300元的代金券平息消费者的怒气,被送上热搜也不足为奇。而保时捷此次也给其它品牌好好上了一课,即该如何对待中国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