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X5刚上市就加价,传统车企老毛病何时能改?
近期汽车圈大事可是不少,但如果只能选一件的话,那么最具话题和关注度的,无疑是国产宝马X5的上市了。
作为豪华品牌第一梯队首次实现国产化的C级豪华SUV,国产X5无论对于宝马汽车自己,还是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无疑都是一颗重磅炸弹,意味着豪华品牌的竞争格局已经改写。
从此次国产X5的售价区间,以及对这款车型的配置和动力丝毫不吝啬的态度上,都足以看到宝马对于市场破局的勇气和决心。
然而,官方的一次“不破不立”,到了终端却“变了味”,汽场app调查发现,刚刚上市的国产X5在全国各大4S店已经开始加价销售,根据车型不同加价2-6万不等。
有业内人士认为,传统的经销商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了传统车企转型过程中的最大阻碍,国产X5的终端加价的风潮如果宝马方面选择视而不见,那么此次积极推动高端车型国产化带来的各项优势,最终在落在基层之后将被严重淡化,对整个宝马品牌而言显然是毫无好处的。
豪华品牌进入全新竞争时代
国产X5对于整个现有的豪华品牌市场竞争格局,是极具破坏力的。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以及人们收入的提高,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其中头部阵营“BBA”的增长尤为突出和迅猛,成为了近几年国内车市的最大赢家。
不过,虽然强劲的增长仍在继续,但毫无疑问的是,留给豪华品牌的市场增长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一方面,从产品覆盖上看,豪华品牌车型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内卷之中,其中尤以国产车型最为突出,终端下至15万元、上至50万元的市场,以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在轿车和SUV两大核心市场中,几乎全线布局了产品,甚至包括了多款轿跑SUV这类受众面本就不广的车型,可以看到,从市场上寻找增量已经越来越难。
另一方面,新能源市场已成为车市的另一个增长点,而在这方面,以蔚来为代表的中国造车新势力,正在以每月超过一万辆的速度和规模,抢夺着原本属于BBA的客户,在新能源这一块,目前来看,传统阵营中无论是合资还是豪华品牌,如何成功破圈一直是个重大课题,至少目前还未实现。
一面是豪华品牌的红利吃尽,一面是新能源市场的势如破竹,这样的背景下,宝马选择了将中大型SUV X5进行国产,这或许也是豪华品牌提升销量最后一块立竿见影的选择了。
为什么最先落锤的是宝马?这与其品牌策略有关。
从近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上看,宝马推出了不少市场上此前没有的新品类车型,有获得了空前成功的X5\X6,但也不乏5GT、i3/i8等车型的失败,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宝马一直都是那个更加敢于挑战未知的品牌。
中国市场同样如此,无论是率先推出针对中国市场整车原研,而非简单拉长轴距的长轴版5系F18,还是近年来在股比放开后率先选择提高合资股比,宝马同样走在了其他人的前面。
X5的国产化,对于宝马来说,不仅仅是市场层面的开拓那么简单,放弃进口光环,也意味着宝马自行放下了身段,将更具前瞻技术和更高溢价的车型国产,这无疑是一种壮举。
终端乱象环生
然而,终端的加价乱象,将官方的一次壮举,演变成了一个笑话。
汽场app调查发现,随着国产X5正式上市,不少经销店对于这款热门车型也开始了加价行为,试图割一波韭菜。在加价幅度方面,搭载2.0T发动机的30Li普遍加价2-3万元,而搭载3.0T发动机的40Li车型加价幅度在3-6万元。
事实上,此次国产X5的售价区间虽然较此前中规车型降幅较大,但相比非官方渠道的平行进口X5来说,并没有便宜太多,如果将终端加价的幅度计算在内,国产X5的终端售价和此前平行进口的版本已经基本相当。
国产之后好不容易降下来的钱,经过终端的一轮加价涨回去不少,这让不少消费者难以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国产X5,刚刚上市没多久的纯电动车i4同样存在加价的现象,普遍需要加价2-3万元,一些需要加价5万元甚至更多。
加价的背后,却并不是供不应求那么简单,终端销售人员给予的加价逻辑是这样的:国产X5因为售价降低了不少,和此前价格差距比较大,所以肯定需要加价;而i4的加价,则是因为该车型的外观和内饰与燃油版4系几乎一模一样,而燃油版车型需要加价,所以作为新能源车的i4同样需要加价。
一般来说,加价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在于供不应求,然而宝马终端的加价却是如此逻辑,相信谁听完都会恼火。
如此加价逻辑的背后,本质上还是反映出,宝马车型在终端市场“不愁卖”,一方面是产品自身实力确实过硬,另一方面是厂家的定价富有诚意。
然而,厂家倾力打造的竞争优势,终端渠道却自己将红利吃尽,甚至还嫌不够多。
在目前形势大好的情况下,4S店自然不愁客流,每天可以等待不差钱的买主出现,相信总会有“人傻钱多”的客户买单,但这样的形势还能持续多久呢?
写在最后:
宝马X5作为同级别中销量、口碑最好的车型,国产化之后新车型并非照搬原版,而是进一步加长了轴距、增加了配置增加,改善了此前不少的短板,这样一款车型对于宝马自身乃至整个行业的冲击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不过目前来看,对于终端售价控制力不够,不仅给了其他竞争对手喘息和生存的机会,也成为了宝马自己转型突破道路上的一个巨大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