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K-car从网约车方向切入,能否打开中国汽车市场?
对方方正正,线条分明,规规矩矩又不失风趣的一类车型,钢盔总有一种独特的情怀。但这类车在中国公路上几乎是销声匿迹了,难道诺大的中国汽车市场连一个K-car这样的盒子车都容纳不下?令人伤感的是,旁边岛国却玩的风生水起。这对有需求的中国用户,简直是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以下此类型车简称为——盒子车)
盒子车国内也曾几度引进,但均以失败告终。这里有日本的原因,也有国内的原因。日本对技术的封锁,核心部件不给生产权等。国内由于地域广泛,用车需求不同,加之中国公共交通离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空间小、航程短的车型也因此不受欢迎。还没有大展身手,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例如长城的酷熊,上市仅一年,就被迫停产。从外观上来看,酷熊不符合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当时很多消费者的思想还是比较的古板,审美不在线,其实长城的酷熊外观已经很漂亮了,但当时就是接受不了。从动力来说,这种小排量,低航程的车也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还有北斗星,东风等也生产过该类车型,也以失败而告终。它们的车抛开配置、空间、性能不说,外观就已经拉了一裤兜子——特别的恶心,并且价格也友好。
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出一款合格的盒子车也算是水到渠成。2021年盒子汽车品牌发布会在京举行,聚焦B端赛道首发两款车型,BM-400主打网约车市场,2023年实现量产;BM-600针对中高端租赁市场,2024年实现量产。并且BM-400立刻开出了42000台意向订单,未上市就已菊花爆满山。
此次盒子车直接从B端入手,避开C端,也是看准了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契机。此番操作,将会给中国出行市场带来新的变革。比如它的L形座椅布局解决了大件行李无法上车、宠物无法上车的问题。不仅能放狗,还能齐步走。
第三排空间配合30°仰角的商务座椅和顶配的腿托,为乘客提供极度舒适的乘车体验,既能入睡,又能洗脚,躺着能按摩、还能唱歌练口活、简直是现代年轻人的移动包房,不怕媳妇拿,还错开了警察。
作为一家“B端出行空间提供商”,盒子汽车创建了一套可定制化的智能交互系统——HIGH DO。它让传统的空间移动工具,变成了一个几乎全天候的的服务体系。不仅涵盖各种娱乐服务,同时能接入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用户可浏览该城市信息,预定该城市能提供的各种服务。用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灵活商业模式,必能俘获一大批用户。
动力上也有很大的优势,该车有很强大的技术支撑,不用担心开会儿断电,今年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超过200公里,2023年完成充电10分钟续航超过400公里。还规划开发了光充储系统充电站,并结合独特的八爪鱼2.0平台的无线充电技术,达成局部完善的自动补电系统。
中国盒子汽车另辟蹊径,打破常规,开创了新供应链,还控制了成本,一定会大有作为,相信十年磨一剑,一剑就开线,中国盒子车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