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UNI-V十佳车身背后的秘密,让你重新认识中国智造
最近,很多年轻人的朋友被一款还没上市的国产轿车种草了,它就是长安引力序列首款轿跑UNI-V。特别是在官图发布的之后,引起了网络热议,有不少网友评论:“设计上道了”、“造型太酷了”、“中国的性能车来了!”前不久,笔者抢先体验了UNI-V,除了超高的颜值之外,无论是动力性能、智能化体验,以及操控等方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位媒体老师的感慨让人印象深刻:“UNI-V不简单,它代表了中国品牌架构化的胜利!”
长安UNI-V是方舟架构下的首款轿车,定位为一台5门掀背紧凑级轿跑车,使用了专属的轿跑底盘、特调蓝鲸动力、方舟笼式安全车身,可以看出是有很扎实的技术底子的。而其中,长安UNI-V最大的核心优势,就是其所搭载的方舟架构。
先有架构,再有好车?
了解车子的人都知道,平台架构对于一款车的重要性。
汽车诞生之初,当时还是手工作坊式生产,每装配一辆汽车就需要728个人工小时,与现在几分钟就下线一台车的生产效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直到20世纪初,福特带来了“流水线”生产,整车组装缩短至90分钟,汽车生产也进入了2.0时代。
到了1970年,大众第一次提出了"平台化"概念,平台化生产可以理解为不同的车型在一套共享的生产标准上进行升级与优化,出自同一平台的不同车辆具有相同的结构要素,例如车门立柱、翼子板、车顶轮廓等,以各总成为基础打包成块,新车研发时可直接像堆积木一样实现各个模块组装,大众MQB平台就是汽车平台化生产的代表。
大众集团通过MQB平台,将22个国家,100多家工厂的240多个车型统一起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零部件交换。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经验提高运行质量,缩短开发周期,减少生产装配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造车成本。
随着汽车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平台化生产渐渐也不太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细分和个性化需求,原因是平台化生产覆盖车型级别区间有限,并且如果有某个模板理念错误,就会影响整个平台的生产,于是更加灵活多变的架构化生产应运而生。
如果说,平台造车是3.0时代,那么架构造车是4.0时代,进入架构才代表着世界级的先进造车工艺!
相比平台造车,架构造车其包容性更强,涉及到的面也更广,不仅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上有着一整套优化生产体系,还拥有一套全新的造车理念,旗下车型间的零件与技术通用率也更高。可以为不同车型的研发提供共享的解决方案,让车型研发能够根据品牌定位、用户定位、市场定位,从共享解决方案清单中做选择,然后再做针对性研发,可以说是覆盖一家车企从研发到制造的全流程。
简单来说,不同平台造车,架构造车更具多元化,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研发和跟进,从而打造出用户满意的车。
纵观全球车市,能够自主研发,拥有架构技术的车企却是凤毛麟角。其中,丰田能够成为全球销量最好的车企之一,正是因为其独有的TNGA架构。而自主品牌方面,长安汽车在2020年发布了方舟架构,这不仅宣告长安汽车打破了行业技术壁垒,更是带领自主品牌开启架构造车时代。最重要的是,方舟架构展现出了不少超越TNGA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潜力。
方舟架构的“三宗最”
根据官方的介绍,方舟架构是以依靠智能和大数据的能力,实现车身、底盘等整车基础性能迭代进化的基础模块化平台,同时将高阶自动驾驶前置化布局,并搭载智慧成长型的电子电气架构。得益于此,相较传统平台造车,方舟架构拥有无可比拟的“三宗最”,这点在长安UNI-V都有明显的体现。
“最”强驾控性能
对于丰田的TNGA架构,很多人认为其最大的提升就在于驾乘品质。过去,丰田车高速行驶不稳定的问题一直被大家吐槽。以至于很多人对日系车产生了固定印象:日系车跑高速不行!
但是,在TNGA加持下,日系车在驾控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其底盘重心的下移。以全新卡罗拉为例,其重心整体下移了20mm,高度降低了25mm,这也让这一代卡罗拉在操控方面相比上代车型,有了巨大的提升。
而方舟架构对车身配重的改善比TNGA更进一步,以UNI-V为例,其整车重心较长安上一代轿车降低了30mm,比十二代卡罗拉降低更多。同时,UNI-V的重心还内移了5mm,这使其操控性、侧倾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都得到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长安UNI-V“短悬长轴”车身布局同样提升了车辆的整体操控。同样的车长,轴长比越大,前后轮跨距也就越大,四轮更接近四角,驾驶时车体抗俯仰性、灵活性更好,高速稳定性也更为出色。
不仅如此,作为主打运动风格的全新家跑车型,长安UNI-V更是搭载了同级唯一的电动升降尾翼。当车辆行驶时,尾翼可随车速自动升降,也能通过物理/虚拟按键手动控制。当尾翼开启时,能提供25kg极限下压力,并减少0.007风阻系数,既增加了行驶时的车身稳定性,又能进一步降低油耗。
除了优秀的操控之外,在性能方面,长安UNI-V也拿出了长安最强技术!新车率先搭载蓝鲸新一代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138kW,峰值扭矩300N·m。据悉,在方舟架构下,长安UNI-V的前发动机舱布置还可兼容2.0T及PHEV动力总成搭载,后续长安汽车也将为用户打造更多元化的产品选择。
除了我们熟悉的动力系统外,长安UNI-V创新引入了X-Pedal技术,覆盖6种不同使用场景,标定17种不同驾驶工况,打造多场景下的驾驶快感。同时,负责传动的蓝鲸7速DCT变速器,也首次采用集成瞬态扭矩控制技术以及预降挡技术,这两个技术让传动系统响应更快,换档更快,驾驶也更具快感。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方舟架构,长安UNI-V还首次搭载DTV动态矢量控制技术,在弯道行驶过程中,DTV系统可以随时动态监测驾驶者意图,精准控制内外轮不同扭矩输出,达到车辆更快过弯,更精准过弯,造就卓越弯道性能。
可以看到,作为一款运动轿跑,长安UNI-V不只是样子货,在方舟架构的赋能下,其在驾控方面拥有碾压同级的优势。
“最”强安全性
UNI-V在操控和舒适上的精进不止源自于车身配重的改善,还与大幅提升的整车刚性不无关系,这就要得益于方舟架构大量应用了高强度钢和热成型钢。
在UNI-V的车身中,高强度钢及以上占比高达70%,最高刚性达到了1500MPa。其中,B柱加强件等多个零部件使用热成型,门槛边梁等多个零部件使用超高强钢。这几处都属于座舱框架,可以在碰撞时可以显著提升座舱的抗形变能力,尽可能地保护车内乘员,另外整车刚性也提升了20%。同时,UNI-V的上车体减重了31KG,配合外部覆盖钣金件优化,整车减重达到6KG。这让UNI-V在兼顾安全的同时,实现了整车的轻量化提升,实现整车油耗的降低。
要知道,目前市面上的主流车型使用高强度钢和热成型钢的覆盖比例,大都在60%或以下,强度超过1300Mpa的钢材比例大都不会超过30%。这很大程度上与成本有关,由此可见,长安UNI-V的安全性并不是数据的堆叠,而是花了大成本,用真材实料的锻造铸成的。
而从UNI-V车身的硬件设计来看,相比全球架构造车的代表丰田TNGA,长安方舟架构已经展现出更为领先的优势。更值得注意的是,UNI-V强大的车身科技不止局限于硬件,还在智能软件层面做了极具前瞻性的预设计。
“最”强智能化
相比纯电动车,因为机械结构的原因,传统燃油车在可进化的智能化方面,明显不如纯电动车,即使是丰田TNGA车型,也无法实现整车级OTA,从而无法拥有更新智能化功能,更无法升级到高阶智能驾驶。
而长安方舟架构的诞生恰恰能够满足燃油车、混动车消费者对智能出行的诉求。方舟架构支持与特斯拉相同的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可以让UNI-V具备整车OTA的能力,并支持自学习、自成长的高阶智能功能和智能驾驶。这点也是很多传统燃油车所不具备的。
中国品牌架构化的胜利
正是得益于方舟架构在驾控、安全以及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也让UNI-V诞生之初就获得了一个重磅标签——2021中国十佳车身。
首先说一下这个十佳车身大奖。这是由欧洲车企和工程师们在上世纪末发起了欧洲车身大会和评选活动。而在我们中国市场,也有相同等级的峰会——中国汽车安全暨车身大会(也就是“中国车身大会”)和十佳车身评选。
而十佳车身评选会对市面上最新的自主、合资车型的车身设计进行评比。可以说,评选之专业、竞争之激烈,都无人能出中国车身大会之右。长安UNI-V能从众多车型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这一成就其实与它的摇篮——方舟架构息息相关。
作为方舟架构下的先锋之作,UNI-V承载着长安汽车研发4.0时代的全新造车理念,是长安悠久的造车工艺和技术实力的得意载体。凭借着优秀的驾控体验,出色的安全表现,和同级独一无二的可进化的智能化优势,让UNI-V在20多款大牌车型中脱颖而出,不仅展现了长安汽车卓越的技术实力,也体现了中国品牌近年来,在车身设计领域的长足进步。
百姓评车
聚焦到方舟架构的本身上,它的出现,不仅再次印证了长安汽车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底蕴,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品牌架构化的胜利。而在方舟架构的加持下,长安UNI-V还未上市便成为市场上最为炙手可热的车型,也足以说明方舟架构的成功之处。最后温馨提示,当前长安UNI-V已经开始预定,喜欢的小伙伴抓紧时间下订吧,否则未来排队等车时间会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