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能跑200多公里的PHEV,多花10万值吗?
在提及新能源时,更多人以为只有电动车才算是新能源,这是错误的理解;新能源不局限于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动、增程式以及氢燃料电池车等,都是未来发展新能源的不同路线,而作为插电式混动车型,逐渐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目标。
PHEV车型开始内卷
2021年,是国内PHEV车型全面开花的阶段,也是国内PHEV车型开启发力阶段,对于国内PHEV车型,笔者今年也试驾了不少,发现了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就是国内PHEV车型内卷越来越严重。
国内PHEV车型更注重消费者的纯电续航行驶体验,所以,在研发阶段,电池布局相对更合理,和纯电动车一样,至于底盘底部,因为布局合理,有更多的空间留到动力电池组,所以,国内PHEV车型的电池越来越大,近期试驾的摩卡DHT PHEV,电池已经接近40kWh,纯电续航里程达到204km,因为有更远的纯电续航,所以,在城市通勤代步时,用车的经济性就会更好,也可以做到满油满电的更远综合续航里程,PHEV车型为什么会开始拼电池大小?
堆电量的原因
PHEV车型之所以搞大电池主要来源于,电动车目前市场表现越来越好,消费者逐渐了解到了电动车在静音、空间、智能化以及用车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但即便电动车种种优势的体现下,依旧有很多消费者顾及补能焦虑等问题,导致消费者还是有很多后顾之忧,所以,PHEV就成为了这些消费者最好的选择,既能享受电动车的优势,又可以加油进行实时补能。
而PHEV电池越来越大,也是因为消费者对于PHEV车型的需求变大,在需求变大的同时,有很多消费者更多时间都采用纯电模式来行驶,这样可以降低用车成本,也能增加城市通勤更好的舒适性和静音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对PHEV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开始发力。
消费者真的需要这么大的电池吗?
说到混动,就肯定绕不开两田,今天我们拿本田i-MMD来跟国内PHEV新鲜势力来做对比,简单聊聊本田i-MMD和国内PHEV车型的区别和对比。
本田i-MMD作为国内早期的混动领导者,很早的采用混联结构,在串并联结构中根据驾驶的速度和条件进行切换,采用的也是高热效率的发动机;发动机通过离合器连接到发动机输出轴可以直驱车轮,并且发动机在串联结构中,也可以用来发电输出给电动机输出车轮。
而目前国内的PHEV结构相较于本田i-MMD比较类似,本田i-MMD作为行业领导者,已经把答案给了其他企业,国内企业也一直在涉取经验;相较于本田i-MMD,国内PHEV结构,除了电池电机的布局以外,在离合器也有做文章,无论是长安iDD的三离合还是摩卡DHT的两档离合器,结构的变化,都是想要压榨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和车辆不同速度下的多种匹配方式,从而实现节能经济性。
在多种混动系统结构中,其实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策略”,策略指的是在PHEV工作过程中,在不同速度和不同工况下,电脑计算的动力输出配比,虽然策略不同,但大家的“目的”相同,就是更好的经济性和续航表现。
如果说在结构上,互相各有优点和缺点,那我们把话题回到电池电量搭载上,搭载的电池越大,车辆的自身车重就要增加,车重增加,就要对馈电油耗有所影响,本田CRV e+搭载的电池是16kWh,长安UNI-K iDD搭载30.74kWh电池,摩卡DHT PHEV电池为39.67kWh,而三款车型的馈电油耗,正好和电池大小相匹配。
以CRV e+为例,工信部给出的馈电油耗为4.7L/100km,小熊油耗用户平均数据为5.4L/100km,长安UNI-K iDD工信部给出的馈电油耗为5L/100km,结合实际用车的差异,实际油耗一定要在6L/100km以上,摩卡DHT PHEV工信部馈电油耗为5.5L/100km,实际油耗也一定在6.5L/100km以上,所以,电池搭载的越大,一定就会影响到车辆自身的馈电油耗。
那么PHEV的电池电量和续航里程,多少更适合呢?
根据滴滴之前统计的通勤平均里程,全国通勤最远的城市为北京,平均通勤路程为17.4km,如果按照每天往返一个来回为例,每天通勤里程为34.8km,所以,参考数据,PHEV车型,纯电续航里程在100km左右完全能够满足消费者日常通勤使用;除日常通勤以外,长途出行和自驾需求,固然会涉及到加油行驶和馈电油耗,馈电油耗越低,固然消费者越满意。
所以,在日常通勤没有那么远,又想要更低的馈电油耗,大电池真的是最优解吗?
写在最后
PHEV车型追求纯电长续航,电池就会增加,自身重量也会增加,空间占用也需要考虑,所以,过于大的电池固然会对PHEV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PHEV纯电续航足够长,消费者长时间采用纯电模式行驶,发动机利用率就会大幅度降低,此时发动机被迫成为了PHEV系统中的“负担”,本身PHEV车型设计就是油电混联,同时做工,只用电池,不用发动机,那不如直接购买一台纯电动更符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