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造车,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汽车市场,企业跨界造车已不是新鲜事,苹果、百度、小米等科技公司已经表示进入造车领域,而索尼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也一直让人怀疑它要准备造车。
在今年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索尼还发布了一款名为VISION-S 02的全新概念SUV,同时宣布即将成立索尼移动公司Sony Mobility Inc,这更加让人笃定索尼要造车了。但在买车君看来,表面要造车的索尼,实质是追求成为技术的统领者。
主营业务遭遇天花板,转型正当时
索尼造车一事早有传闻,首款纯电动概念车VISION-S 01发布,以及车辆上路测试,确实是有想造车的迹象。但是对于外界的造车猜想,索尼一直给予否认,多次强调只为展示技术,无意造车。
索尼进军汽车领域的目的只有自己最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近些年索尼的主营业务成绩逐渐下跌。
众所周知,索尼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世界电子游戏业三大巨头之一、美国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主营业务包括游戏与网络服务、音乐、电影、SIPS(影像相关)、 CMOS 处理器和半导体等。早前,索尼凭借PS游戏主机的畅销,还成为收益最高的游戏公司。
可惜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发展,以及云端技术日渐成熟,消费者仅靠网络浏览器就能玩到游戏大作,索尼的业务也遭受冲击。在索尼公布的2021年Q1财报也显示,PS4的出货量比上一财年同期的190万台下降了140万台。而PS5和PS4游戏软件在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总销量为6360万部,比上一财年同期的软件销量9140万台下降了2780万部。另外,在2021财年第二季度,索尼集团获得的利润还同比下降了54%。
主营产业遇到发展天花板,索尼急需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那么对于掌握各种传感器核心技术的索尼来说,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就是不错的选择,目前该细分领域是一片蓝海。
进军造车赛道,优势明显
如今制造智能电动车的门槛比以前的传统燃油车大大降低,基本上只有资金就能造好车,假如还有电池和科技技术,那么造车更有优势。而索尼造车就是属于优势明显的那一队。
虽然索尼是一家电子产品公司,但它在电池领域也有一定的积累,它在1975年就开始制造电池,到了1991年已经有能力开发出锂电池。只是到了21世纪,索尼感觉公司的发展方向不明朗,于是将电池业务转让给其它公司,将更多资源放在图像处理芯片和半导体业务。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索尼在图像处理芯片和半导体业务已经有深厚积累,旗下的CMOS传感器技术在摄像市场还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遍布全球的摄像器材CMOS传感器技术,超过50%来自索尼。而图像处理芯片和半导体又是智能电动车的必备硬件,假如索尼造车,可以充分发挥在科技技术上的优势。
当然,先进的科技技术得以发挥作用也需要车身硬件做载体,索尼在这方面确实无经验,但不意味着无法解决,VISION-S01纯电动概念车就是由加拿大麦格纳斯太尔和德国博世公司负责设计和制造。要知道,宝马 Z4、丰田 SUPRA、捷豹 I-PACE都是麦格纳斯太尔的作品,所以生产车辆硬件对于索尼来说并不是一个难题,并且还能有不错的品质。那么在软硬件技术都能解决的情况下,索尼进入造车赛道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困难也有,但不重要
索尼进军汽车领域,较大的难题应该来自于销售渠道、用户运营、售后服务、品牌传播等方面。但是这些困难,索尼不会在乎。因为索尼追求的目标不像是造车,而是售卖技术。
确实,短期来看,造车不是一门好生意,烧钱且回报周期非常长,选择造车对于主营业务遇阻的索尼来说不是一桩美事。但是选择为车企提供技术,用自家的CMOS传感器技术为其它车企的自动驾驶系统赋能,都能够赚取更多利益。如果你长期关注汽车上下游产业,就会发现汽车供应商的利润一直比车企更高。
索尼推出的VISION-S 01和VISION-S 02两款车型,也更多是像展现技术的载体。这两款车都没有明确的生产和交付时间,同时生产地、目标市场、是否为商业化产品等方面都没有信息。但是对于车辆的宣传,索尼却毫不吝啬地介绍科技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基本来自于相机、游戏机、电视、音乐领域,正好是索尼最拿手的技术。
另外,索尼对VISION-S 01和VISION-S 02也不追求造型上的区分,VISION-S 02主要在VISION-S 01基础上拉高了车身,这种行为在汽车市场十分罕见,同时这种简单粗暴的造型设计也容易遭到消费者唾弃。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推出VISION-S 01和VISION-S 02的作用,索尼的官方资料也详细写着,旨在通过推动移动出行领域的发展,实现索尼贴近人的发展目标,同时开发以实现安心安全、高适应性和娱乐体验的技术。
由这一系列动作可以猜测,索尼不在乎市场对车辆的好坏评价,更看重的是能否完美展示自家的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变革。简单来说,索尼进军汽车领域的目的与华为相类似,自己不造车,但是助力车企造好车,用技术换市场。
索尼进军汽车领域,目标应该是成为第二个华为,追求的是成为一个技术生态的统领者,并非自己造车。这种战略更利于索尼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能够更好地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同时也有望更快获得回报。若成为汽车制造商,那么索尼的造车之路必然是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