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从智己L7开始,智能纯电动汽车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造车是个技术活,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市场一直变化,任性慢慢来是不现实的。如果从最初的节点算起,智己L7从去年3月的立项到200台Beta版本的下线,只用了22个月,这在被扣上“传统产业”帽子的汽车领域里,着实相当罕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200台量虽大,但并不代表智己L7这款主打高端的品牌开山之作正式开启交付。
根据官方信息,2月底会有实车抵达直营店,3月份正式开启试驾。那么,现在这个时间点下线的Beta版有啥用?
秀肌肉还是SOP调工艺?
或者,都不是?
“数据煲机”是什么? 对于200台Bate版本的下线,起初我们也是相当摸不着头脑,毕竟,一次性如此大量地验证版本下线怎么看都称得上是“大手笔”。
或许是官方也考虑到了这种质疑,在产品下线活动中揭露谜底,本次200台L7 Bata版本的下线,除了验证产线、工艺等常规作用之外,做“数据”煲机,是个中关键。
对大多数耳机发烧爱好者来说,“煲机”一词绝对是口头禅,通过在长时间、多频段下的自然磨合,达到消除失真、提升机械顺性的目的,而本次智己L2 Bata版本的下线也是为了煲“机”,但煲的对象有比较大的差异。其实,这次智己L7 Beta版本“煲”的对象,是车载的智能化模块中的智能算法,通过在全国展开的9城“都市巡游”中,完成对控制算法的在线标定及可靠性验证。
相比于在仿真环境中人为建立的虚拟场景,真实场景中的各种因素显然更“接地气”,也更能将一台智能化产品的感知系统、域控制器算法等标定至最优状态。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直接浸润在实际工况下的标定方法已经成为多数OEM对接下来智能汽车DV、PV验证的共识,只不过,智己在第一批做到了运用上的落地。
什么样的智能系统需要这么“煲”?
充分了解了智己汽车提出的“数据煲机”概念之后,如上的问题其实会轻松地跟带出来,毕竟,在之前传统汽车时代,标定大多局限在动力系统上,试验场跑几圈足以覆盖需求。
既然需要采用真实场景去“煲”,那么,在控制系统上不会太过简单。
神经网络越过复杂,真实场景测试的收获也就越多,当然其中的细节,以我们对控制学这么浅显的认知,是深究不了的。
根据官方信息,智己L7是全新域融合中央计算数字架构的首发应用项目,四大域控制器配合SOA原子化软件架构代替了传统架构中多层分散控制系统。
这种技术上的升级可以在控制效果逐渐迭代进化的同时,让个性化功能彻底融合,对用户来说,使用质感进阶是这台产品的亮点。
也正是这种复杂到“以数据做全流程驱动”的智能控制系统,才需要真实驾驶场景去一点点训练,一点点优化,向最完美的状态无限逼近。
而这种可进化能力也预示着这点将成为L7的突出特色之一,这与大多数同质化的产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毕竟,常规的试听设备,从来都够不到“煲”这种流程门槛。
严谨对待产品之外,“敏捷开发”也应给予关注
看完目的的同时,回过头来再纵览一下智己汽车开山之作智己L7的整体进度,也会发现另一件相当有趣的事。
从惯性思维的角度出发,如此众多全新技术的亮相,少不了花时间去debug,每一个系统之间的每一次数据传输及耦合,都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故障发生
具体到做法上,智己汽车在开发过程中借鉴了互联网行业的“敏捷开发”经验,毕竟,后者的迭代速度要比汽车行业快N倍,最终,“边设计、边开发、边集成、边迭代”这套策略在压缩开发周期上的效果是显著的,而智己汽车也总结出了一套成熟可复刻的智能汽车开发模式。
在我们看来,这种堪称“高速”的开发过程也可谓是卓有成效。一方面,这展示着智己汽车22个月从0开发一款新车的实力,也代表着造车玩家行列中标杆地位,毕竟,一个月架构软件迭代88次不是随便哪个品牌都能完成的。
另一方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产品正式走向市场之后,L7仍然会在系统上有着出色的功能和体验迭代效果,体验上的新颖,或许会成为L7上独有的闪光点。
结束语:
从某种角度来说,从智己L7开始,国内乃至全球的智电产品或许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当下很明显是以网联为核心,L2层级的辅助驾驶是附属产物。而接下来,域控制器、高阶人工智能算法、融合场景的个性化功能体验等都将出现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基本载体之上,智能汽车时代将真正到来。提前登场亮相的L7对此很好地打了个样,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