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要用瑕疵零部件造车了,这就是“躬匠精神”
说起丰田车,留给你的印象有哪些?皮实省油、保值率高、一车传三代......丰田车这些年在中国市场,可谓是顺风顺水,不仅销量好,口碑好,还把一些潜意识深深种在了广大消费者的心里,为什么会给消费者留下这么多的好印象呢?营销方面自然功不可没,在借助在中保研碰撞中的优秀表现,还扭转了大众心目中,日系车不安全的固有认知。再加上一些车型的疯狂炒作,让丰田车的优秀形象在消费者群体中站稳了脚跟。
但是,近日海外媒体报道,丰田汽车计划在不影响车辆性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将会使用有划痕或者瑕疵的零部件制造汽车,希望以此缓解目前的造车困境。此消息一出,可谓是引发了舆论的一片哗然。
官方随后对此消息进行了回应,表示丰田对于瑕疵零件的定义,并非是存在功能缺陷的产品,仅为表面有轻微的磨损的零部件或芯片。
面对这样的新闻,面对这样的做法,笔者一时间有些诧异,有些不知所措,有些摸不着头脑,更有无数个问号蹦了出来。为什么要这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什么要自毁品牌形象?为什么这样如此堂而皇之,如此的让大家感觉理所应当?是什么给了丰田如此之大的勇气?
众所周知,丰田公司有一套极其精明的造车方式——丰田精益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简称TPS,这套方式也是被众多公司所追捧和学习。TPS涵盖了及时化、自动化、看板方式、标准作业、精益化等生产管理的各种理念。它堪称是丰田核心竞争力的最权威系统,也是全球生产管理的最为重要的标杆,成为国际通用的企业教科书。正因有TPS这套完备的生产方式,使得丰田可以对工艺、供应链、产能、质量、库存等都有很好的把控,也能同时很好的控制造车成本,再加上自身一定的产品力和出色的营销,也使得丰田坐稳了2020年全球最挣钱车企的地位。
这一次丰田又给了世人展示了一种全新的造车方式,用瑕疵零部件造车,这也可能是全球首个明目张胆用瑕疵零件生产的企业。
可喜可贺的是,丰田这次对待全球可谓是一视同仁,不再是只这么关照咱们中国消费者了,那么在这之前,丰田又是如何对待中国消费者的呢?
最令大家深恶痛绝的一点:加价问题。丰田旗下在现如今很少有能平价提车,或是略带些优惠的车型,加价幅度少则6000元,多至60万元以上,2015年上市的广汽丰田汉兰达车型,加价提车现象跨越了这代车型的整个销售周期,少则几千,多则3、4万元,在不同地区加价幅度各不相同,厂家以产能不足为由,保持加价提车的状况。刚刚上市的广汽丰田塞纳,官方禁止加价,而经销商直接开出加价8万提车的要求,想平价提车,您就等着就好了,少则几月,多则半年以上,一定能提到车,至于会不会被插队,那就没法保证了。
像埃尔法、雷克萨斯LM这些丰田MPV,加价幅度基本都是30万元起,曾经平行进口版本的丰田埃尔法无需加价,即可提车,丰田迅速行动起来,封堵平行井口,维持自身对车源的垄断地位。在此,我们也要呼吁大家,对加价行为说不,国家法律明令禁止,而丰田的加价行为变本加厉,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早整治乱象,还消费者一个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加价的钱是不开发票的)
丰田和雷克萨斯的混动车型的机油增多,机油乳化问题,在我国并未解决,在广大车主们不遗余力的投诉之下,丰田甚至连一个声明、公告都没有发出,这件事情在中国到目前就这样不了了之了,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市场,丰田积极采取了召回措施,解决问题。如此双标的行为,惹得一片骂声,可对于丰田,几乎没什么影响,只要不吭声,拖着,大众就会淡忘,而且不影响它继续将这套混动系统搭载在新汉兰达和赛那上。
大众帕萨特车身结构偷工减料,中保研一撞现出原形,大众虽然也没有发布声明,但是人家知道自己错了,而且改正错误了,把南北大众的车都加固了,还主动申请再次碰撞,获得全优,让大家看到了什么是“知错能改”。反观丰田,不吭声,也不做出任何表示。
至于什么配置低、塑料件儿多、毫无高级感......这些就不再要求丰田了,毕竟一车传三代,配置多了容易坏,LED灯不稳定,不如已经用了五十多年的卤素灯皮实。还是用自然吸气发动机好,毕竟用了三四十年了,稳定可靠,什么动力不动力、油耗不油耗的,丰田就没有不省油的,你看看路上的那些“移动障碍物”,有几个丰田车?
在以往这类瑕疵零部件都会被进行报废或回炉重造,在如今却要直接装在卖给消费者的商品车上,丰田此次的做法应该是开创了先河,或许有的消费者可以理解丰田此时的难处,但是大部分消费者是理解不了的。这样的做法会对品牌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同时,也会对其他企业起到影响特别恶劣的示范作用:丰田那么大的企业都用瑕疵零部件,那咱们也看齐啊!
笔者认为,可以因为产能不足,不能及时交车,但不能以次充好,糊弄消费者。特别是大部分零部件消费者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就像丰田部分车型减配后排座椅钢板,左右A柱材质不同,防撞梁长短粗细不同一样,大部分消费者在用车全周期内可能都发现不了这些问题,但是一旦出了问题,让这些情况暴露出来,或是因为这些零部件的问题导致重大安全事故,那自食恶果的一定是丰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