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黑科技来了?充电5分钟跑200公里的800V真的可以实现吗?
800V,一个在广州车展上出镜频率颇高的指标。
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个参数指的是整车电平台的标称电压,在大多数产品都还徘徊在300-500V电压等级的当下,起码800V从数字上已经有了足够亮眼的资本。
那么,800V平台究竟能给纯电动产品带来什么?
是蜕变?还是仅仅就只有哗众取宠而已?
电动汽车为什么要上800V?
事实上,在今年集中爆发的800V并不是一项新技术,两年之前,保时捷Taycan就已经交出了首份答卷。
从这台高端跑车和工程效果来看,800V平台的优势还是非常清晰的。
首先,相同功率下,800V电压平台要比400V有接近减半的电流,如此一来,高压线径可以减小不少,零部件发热也会有所降低,反应到实车上就是成本、轻量化、EMC干扰的降低,以及效率和续航的提升。
而这种效果在充电过程中一样可以发挥出强大的优化作用。
800V充电可以降低电池充电电流,带来的就是电池包充电热量降低,相同配置下可以提升充电功率,让充电补能体验无限接近于燃油车的加油。
这应该是让所有汽车OEM趋之若鹜的关键。
挑战何来?
一项新技术的普及显然会存在各种技术攻关点和挑战点,不然各家车企也不会将这一点作为亮点强调了。
最大的挑战来自安规。
随着电压的提升,意外触电和漏电造成的后果愈发严重,在绝缘电阻以及绝缘配合上的技术升级将给设计者带来较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高电压等级对元器件同样也是一种挑战,SiC碳化硅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场景而生,但显然,其成本以及良率还未到大面积普及的地步。
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充电系统。
问题点并不在车端这一边,要知道,同等功率下电流的降低只会为电池热管理带来好处。
真正的挑战在充电站这边。
第一就是要对现有充电桩进行升级,其次动辄480kW的充电功率对电网是一次巨大挑战,能否大规模推广,就要看电网基建能力有几何了。
800V究竟是不是未来?
对于这个问题,显然要给出肯定的答案,即便是面临的挑战没有一个是可以轻松解决的。
对于这种结论最好的支撑莫过于纯电动用户对补能时间的要求,续航可以稍短,但充电时间太长不能忍受。
而一味地增加电池容量不现实,提高电压降低充电时间就成为了唯一方案。
其次,对车企来说,降成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当下800V电平台的应用除了元器件成本稍高之外,线束、热管理、驱动电机等成本都会降低。
而稍高的元器件成本也只是暂时,毕竟良率总是会慢慢提高,800V成为趋势的解决,并不难猜。
结束语:
看似已经成为未来定论的新能源汽车,其实仍然也在不断的变革之中,除去800V电平台之外,扁线电机、固态电池、超级充电、无线电控等都是一个又一个的革新热点。因此,对于仍然处在新事物阶段的电驱动,不管是车企还是消费者都要给予开放的心态,不然最后的下场可能就只剩下被动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