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Q3财报出炉 芯荒之下陷入增产不增利怪圈
近日,上市车企三季度财报密集“出炉”。在疫情反复与芯片短缺的双重背景下,各车企成绩单也呈现出“冷热不均”的景象。多家国际车企普遍收获了亮眼的净利润表现,而国内车企则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15家整车上市车企中,包括上汽集团、东风汽车、江淮汽车、江铃汽车等在内的5家车企第三季度营收、利润双双下滑;8家车企第三季度营收出现下滑,下滑幅度最大接近三成;8家车企归母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比如一度因与华为合作备受资本市场追捧的小康股份、北汽蓝谷仍未摆脱亏损局面,其中北汽蓝谷第三季度亏损超过8亿元;此外受三季度市场下行的影响,包括比亚迪、长安汽车等车企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负增长。
车企销量等各方面没有大的提升,产能利用率偏低,相对而言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分担;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缺芯的制约导致成本增加较快。三季度汽车制造业的利润已经呈现剧烈的负增长了,主要原因还是销量上不去,规模上不来。
业绩承压成了普遍现象
从已公布财报的车企业绩来看,上汽集团、江汽集团等营收、利润出现双下滑。
具体来看,上汽集团依旧是A股市场体量最大的汽车集团。但受缺芯、疫情反复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三季度集团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两位数下滑。从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出,合资板块整体乏力已成为集团业绩下滑的主因。
作为集团的利润奶牛,从今年4月至今,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销量连续下滑。其中,上汽大众前三季度累计销量85万辆,同比下滑17.54%。主力板块的萎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团二、三季度的盈利情况。但集团旗下自主品牌不断向上,加之新能源与出口稳步增长,也对业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分析指出,未来自主板块将成为上汽集团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除上汽集团外,江汽集团业绩也出现双下滑。其中,净利润更是领跌。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江汽集团营业收入约为83亿,同比下降25.19%。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8亿,同比下降249.06%。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江汽集团称,主要系上年同期第三季度收到大额政府补助及子公司大额资产处置增加收益所致。有数据显示,去年同期其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23亿元。
多家车企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
据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公开的《2021 年 9 月产销快报》显示,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汽车全系销量达 45.27 万辆,同比增长 68.3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33.76 万辆,同比增长 204.29%,增幅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但在销量节节攀升的同时,公司净利润却不升反降。据三季度财报披露,比亚迪今年第三季度营收 543.07 亿元,同比增长 21.9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7 亿元,同比下降 27.50%。2021 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实现营收 1451.92 亿元,同比增长 38.2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4.43 亿元,同比下降 28.43%;扣非净利润为 8.86 亿元,同比下降 64.45%。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当之无愧的 头部 企业,比亚迪为何 增收不增利?汽车界与投资界都提出了很多观点。需要指出的是,比亚迪的业务构成比较广泛,其主要收入来源于汽车及相关产品、手机部件及组装产品、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这三大板块(据8月份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这三大业务板块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合计达99.66%),但受芯片短缺与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手机业务承压较大(本身毛利率就不高,只有约7%),而汽车业务这次并没有 拖后腿,在销量大增同时却遭遇了幸福的烦恼。
由于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势头高涨,仅1-9月产销量就超过了2020全年表现,仅三季即销售约94.5万辆新能源车(数据仅供参考),同比增长170%,由此带动了动力电池装机量飙升至约36GWh,同比增长116.2%。
但是2021年以来,动力电池尤其是磷酸铁锂产业链供给趋紧,上游供应链的扩张规模与速度已远不及需求的总量与速度,导致四大主材(镍/钴/锂/铜/铝)、氢氧化锂、碳酸锂、六氟磷酸锂、PVDF、VC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涨势惊人。
北汽蓝谷、小康股份两家企业曾因华为概念大热,在资本市场中具有相当高的热度。但同样也是增收不增利的车企,两车企当季营收分别为36.61亿、40.65亿,同比分别增长352%、14.67,但两家车企并没有摆脱亏损,当季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8.31亿和6.0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蓝谷过高的营收增长或多来自于积分交易,北汽蓝谷在财报中提及营收增长为整车销售及积分收入同比增加所致。
芯片短缺给供应链带来不小影响
除了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之外,缺芯严重制约着车企的发展。根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简称AFS)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31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980.3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186.3万辆,占总减产量的19%。AFS预计,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会攀升至1098.3万辆。
近日,长城汽车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总的来说,长城汽车第三季度表现稳定,前三个季度的营收相当不错,尤其是利润提升了91.13%,研发投入从去年同期的18.95亿元提高到了现在的28.56亿元,说明研发投入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的。
但单看第三季度,长城汽车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数据显示,长城汽车第三季度收入增长超10%,但净利润14.1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4.4亿元出现微跌。对此,东吴证券分析称,长城汽车第三季度利润下降是受行业缺芯等因素以及股权激励费用计提的影响。
今年以来,汽车行业芯片及电池原材料短缺影响持续扩大,给车企造成了比较大的成本压力。长城的财报数据显示,其前三季度营业成本大幅上升,从去年同期的518.8亿元上涨46%至757.4亿元,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均有大幅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成为头部车企中唯一一家第三季度净利润呈现正增长的企业。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长安汽车营业收入224.15亿元;本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64亿元,同比增长42.98%;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0.01亿元,同比增长92.8%。
在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大幅上涨,整体业绩数据远超投资者预期的同时,今年一至三季度,长安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91.99亿元,同比增长41.83%。
近年来长安汽车围绕用户需求持续推进产品升级,持续打造“爆款车型”,企业最近三年产品价值提升了34%。在有力的产品推动下,今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累计销售173.2万辆,同比增长26.4%。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交出了销售135万辆、同比增长30.6%的亮眼成绩。同时,受海外疫情反复、芯片短缺影响,第三季度长安汽车生产未能满足市场订单需求,库销比处历史低位。
事实上,目前芯片供应链体系仍面临着巨大挑战。自2020年以来,芯片持续短缺已经严重制约全球汽车产销规模的扩张。尤其是在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加速升级的背景下,对于MCU、IGBT等芯片的旺盛需求已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全球汽车咨询机构最新预测显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会突破1000万辆大关,至1084.2万辆。
不过,在“芯荒”持续影响全球汽车产销的同时,近期市场上也传来了利好消息。先是台积电宣布将优先解决汽车芯片的供应问题,扩大MCU芯片的产能,预计全年将扩大产能60%。近期,英飞凌也已宣布,明年将增加28亿美元用于扩产。
综合看来,汽车芯片供给最黑暗的时期已经过去,未来会持续改善,但想完全解除芯片的短缺,估计还是要到明年春节销售高峰之后。
百姓评车
总的来看,受芯片短缺问题、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车企业绩压力不减。但越是充满挑战,就越要加强自主创新,汽车产业创新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命题,车企也致力于掌握通往未来大门的钥匙。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供应链压力得到缓解、新产品不断推出,以及技术营销等层面的不断发力,车企业绩也将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