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推动民族品牌整体向上,2021年泰达汽车论坛达成五点成果共识

来源:汽场
2021-09

2021年9月3—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9月5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发布了2021泰达汽车论坛成果共识,以下是共识的内容: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吴志新

泰达汽车论坛一直致力于打造“永不落幕”的智库平台。2021年,组委会举办了“瞭望‘十四五’纵论新征程”的圆桌对话活动、中国汽车消费峰会、“汽车产业向上发展新契机”媒体分享会、“回顾产业历程,共话产业未来”的建党百年活动等,同时还针对政策标准、行业趋势开展了面向科研机构、高校、国内外汽车企业集团、零部件企业的“泰达调研”活动,凝聚行业专家共识,汇聚权威智库思想,构建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1泰达汽车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设置了17场会议,汇集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和商务部等部委领导、国内外企业集团高层、资深专家学者、权威媒体记者等1000余名嘉宾现场出席,开幕当日线上直播参会超过100万人次。经过为期三天的思想碰撞,形成五点共识:

一、统筹政、产、企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实现汽车“双碳”目标

汽车产业碳中和是个系统工程,需统筹政府、产业和企业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政府层面应完善顶层设计,通过国家政策和标准法规完善,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严燃油车能耗要求、引导绿色低碳出行、建设循环利用体系、鼓励绿色生产设计,强化政策保障;产业层面应加速融合,开展低碳技术联合攻关、引导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加强与能源、交通等行业融合发展,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降低碳排放;企业层面应锚定双碳,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从产业链、生产制造、低碳产品、低碳流通、报废回收等环节落实低碳、零碳理念,实现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目标。

二、攻关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打造产业全新增长极

2021年是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破局”之年,北京、上海和佛山牵头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五部委的批准,为新能源汽车板块带来新一轮政策催化剂,推动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面对当前新形势,一是围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核心的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电池、车载液氢系统等颠覆技术,重点突破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先进储氢系统等瓶颈技术。二是充分发挥先行区域产业基础优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合、联合攻关,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速,锻造产业链长板、补齐短板,有序打造以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的示范应用场景,当前应加强绿氢制备、储运、加氢站等能源基础设施堵点的突破,支持FCV取得产业化突破,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三、强化协同创新, 消除技术断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的融合与升级

当前,汽车产业正在由传统的以整车企业为主体的“链式关系”向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核心的“网状生态”转变。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将用软件定义汽车,强化协同创新,打造高算力芯片、电子电气架构、操作系统、车网通讯等平台;我们要致力于构建数字座舱智慧生态系统,提升用户智享体验;消除自动驾驶过程中的场景断点,加快突破高性能传感器技术,加快关键元器件自主产业形成。解决地图标准不统一和数据采集工具链不统一等产业发展短板,共同促进产业早日成熟;聚焦自动驾驶安全和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加速制定和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标准,推动数据安全治理与合规应对,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四、贯通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近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进一步凸显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在补全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断点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培育产业链供应链长处、优势,在全球汽车产业分工体系中取得话语权,大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靠性。

汽车企业要把产业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贯通研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突破产业链的断点、堵点,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一方面,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克服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在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另一方面,紧抓新冠疫情背景下国外产业链向国内转移的重要契机,加强供应链国际合作,与贸易伙伴形成紧密联系,建立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五、积极实施品牌向上战略,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民族汽车品牌整体向上突破

民族汽车品牌向上是关系汽车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提升中国汽车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扩大中国汽车市场份额,实现品牌向上突破,是“十四五”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为紧迫的任务。

民族汽车品牌企业应加速技术创新迭代,推动品牌竞争力加速形成,打造新能源汽车高质量产品,大幅提振消费者信心。着重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打造高水平、现代化汽车产业链条。通过流通体系的模式及业务创新,赋能品牌发展。以消费者需求为指引,提升产品品牌力;致力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高端化突破,切实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稳步推进汽车品牌资产量化管理体系建设,助力解决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卡脖子”难题,推动民族汽车品牌整体向上。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