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上墙的众泰汽车,还是没能等来他的“白武士”
销声匿迹的众泰汽车最近又突然冲上热搜。8月10日,*ST众泰重整投资人招募时间正式截止。时间追溯到2020年9月23日,众泰汽车发布公告称即将对公司进行预重整。经过321日的漫长等待后,众泰似乎还没有等到属于他的“白武士”。
说起众泰,你首先会想到什么?相信大家都会首先想到“皮尺部”。无论是那台被大家称为“国产保时捷”的众泰SR9,还是那台以山寨奥迪Q5闻名的众泰T600,众泰旗下产品似乎都与“抄袭”扯上一点关系。
早几年,众泰汽车还是风光无限,旗下单款产品的年销量甚至超过12万。短短几年破产重整,众泰究竟如何落得如此收场?
一鼓作气
2003年,众泰汽车正式成立。2006年以前,众泰汽车在市场中一直是不温不火的存在。虽然一直在通过收购补充汽车三大件的生产资质和技术,但“造车”不同于“造汽车零部件”,并不是简单的东凑凑西凑凑就能轻易把车造出来的。
2006年,众泰从收购得来的丰田特锐生产线上打造了第一台“神车”:众泰2008。众泰2008与丰田特锐拥有几乎一样的外观和三大件,但价格仅仅是它的一半,所以它很快便在市场上火了起来,上市第一年就卖出了一万多台。
2007年,众泰的母公司铁牛集团成功收购了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70%的股份,没错,就是我们以前常说的江南奥拓。解决了生产资质的问题,众泰在“收购生产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众泰在2008年收购了菲亚特旗下的Multipla(梦迪博朗)车型的生产线,后期菲亚特更是直接把178平台的生产线卖给众泰,众泰也在此平台推出了朗朗、朗俊等车型。
2015年,众泰推出了第二代“神车”T600。虽然当时很多自主车企都在走“逆向开发”的道路,但用途锐的前脸+Q5的车身组合而成的T600,可以说是赤裸裸的“抄袭”。
但消费者可不管啊,10万左右的价格就能买到途锐+Q5,简直香喷喷。T600成为了众泰汽车第一台单月销量破万辆的“神车”,巅峰时的年销量还突破了12万辆。
尝到了“皮尺“的甜头,2016年众泰推出了第三代“神车”SR9。酷似保时捷Macan的外观和内饰,不仅带来了年销33万辆的佳绩,还为国内汽车圈贡献了不少段子和梗。“一抄成名”的众泰汽车,也得到了“保时泰”的称号。
再而衰,三而竭
众泰汽车做错了一件事:只想着短期利益,没考虑长期利益。众泰SR9因为太像保时捷,落到了国内汽车市场的“鄙视圈”当中。买了这个车,就等于谁都知道你是“打肿脸充胖子”。当然,众泰汽车的品控也做得不好。内饰掉漆、雨刮器失灵、油耗太高等等问题层出不穷。自身的产品力本来就不足,现在出门还要挨骂,哪有人还愿意买它?
2018年,众泰全年的销量为15.48万辆,2019年这个数据跌倒了2万辆,下跌比最近的跳水基金更离谱。两年时间,众泰亏损了近200亿元,散了一地鸡毛。
最不幸的是,2018年开始,正是自主车企大步迈进“真·自主研发”的时期。吉利、长安、长城等车企都开发了全新的造车平台、变速箱、发动机等等。以“皮尺”著称的众泰不仅没有过硬的自主研发实力、小问题不断,还不愿把重新放在“研发”上面,永远只想着“赚快钱”,亏损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虽然众泰汽车在连年亏损以后“终于”意识到消费者需要原创,并推出了几款原创的车型,但为时已晚。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众泰汽车最致命的一拳。
谁来接盘?
自发布预重整公告以来,众泰其实一直都有收到投资意向,包括上海智阳、湖南致博等股权投资公司都曾发布公告称,有意向与众泰汽车签订意向投资协议,欲复活众泰汽车。不过,由于调查间众泰汽车的股价有异动、偏离基本面,两家公司与众泰汽车的合作最后都不了了之。
但最近又有消息传出,威马汽车有意投资众泰汽车。近日传出有意投资众泰的上海钛启有限公司,最大股东为“上海德兆汽车科技”。而这家“上海德兆”的法人代表,正是威马汽车的联合创始人兼CFO杜力刚。
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大部分新势力投资传统车企都是为了获得生产资质。但威马显然是不同的,因为威马早在2017年就通过收购黄海汽车获得了造车资质。轱辘哥估计,威马汽车实际上是想借众泰这个“空壳”,在A股中上市。
与蔚来、小鹏、理想汽车不同的是,威马本来的目标并不是奔往港交所,而是在科创板上市,成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国内新势力车企。但进入2021年,科创板监察层突然对审查加大了力度,申请上市的公司比去年减少了近4成。威马在科创板上市的愿景,似乎也成为了不可能。
不够钱用了,怎么办?上市融资就可以了。众泰汽车,就是摆在威马汽车面前最好的一个“壳”。接盘众泰后,威马汽车便可以在市场上吸纳更多资金,为下半年新车型新平台的推出巩固基础。
消息传出后,*ST众泰的股价一路走高,甚至达到了涨停的地步,8月14日,威马方面回应称,此为不实的消息,威马汽车目前没有任何兴趣参与众泰的重组。至于是“烟雾弹”还是“不实消息”,我们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众泰汽车的消亡史,绝对可以列入国内车企发展的“反面教材”。看看当下,吉利与雷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长城产品已出口到全球多个市场,这些车企都有着很强的自主研发实力,这也是自主车企发展最关键的一环。浪潮过去,裸泳者便会浮出水面。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车企,注定会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