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产品力才是真王道?深度分析吉利星越L销量成绩单的背后
上市十天录得6000+销量和3万+订单,且成交均价达到17万元。星越L的消费人群已经与途观L、CR-V、荣放和奇骏等目前国内市场上紧凑级SUV中占绝对主流地位的合资品牌车型的受众完全重合。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已经来到了立秋节气,2021年已经过了大半。不过广州的天气却依旧燥热,空气湿度也是大的不得了,人体舒适度真不算高。
然而,我刚看到的一组数据却让人极为舒适——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HK.0175)日前公布了吉利汽车2021年7月的销售数据:99275辆。至此,2021年前7个月吉利汽车的总销量录得729512辆,同比增长15%,已完成年初制定的153万辆年度销量目标的48%。其中有组数据尤其值得注意:包括星瑞、星越S、星越L三款车型在内的吉利“中国星”系列车型的7月销量为18235辆,1-7月累计销量95465辆,占到了吉利汽车总销量的近20%。
为什么说“中国星”的这组数据值得特别关注呢?
熟悉吉利汽车的朋友一定明白我的意思:刚刚在7月20日才正式成团出道的“中国星”系列,是吉利品牌CMA高端车型的统称,是一系列从产品力层面打造真正有实力直面同级别合资车型竞争的车型。说大白话就是,吉利汽车的“中国星”系列是志在从根本上扭转中国品牌国产车在同级别合资竞品面前“认怂”的局面,不再以低价作为主要竞争/生存手段,是吉利品牌迈向更高端市场的开局。为此,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亲自到场助阵,足见“中国星”之于吉利的重要性。
事实上,我从业十多年来,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为了迈向更高端的市场,已经发起过无数次冲锋。曾几何时,十万元就是我们国产车难以逾越的天花板,后来变成了15万元,到现在20万的天花板也已经摇摇欲坠了……
同样在7月20日正式上市的星越L,就是撼动这个“20万天花板”的一股最新力量——在我看来也是目前为止国产品牌车型中最有杀伤力的一员——它上市仅十天录得的成绩,似乎也在印证我的这个观点:销量突破6000辆,累积订单更是超过30000辆,甚至创下了中国汽车市场同级别车型的十天销量纪录。而且从吉利官方目前提供的资料来看,已达成销售的星越L,高配车型销量占比为62%,全系车型平均成交价格达到17万元。
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这说明,星越L的消费人群已经与途观L、CR-V、荣放和奇骏等目前国内市场上紧凑级SUV中占绝对主流地位的合资品牌车型的受众完全重合,是极具含金量的数据,无论销量还是从价格角度看都如此。
当然,有朋友可能会说这才上市没满一个月,新车靠着刚上市的热度冲一波很正常,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路遥才能知马力。道理自然是没错,但是按照过往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的思路:“一台挂吉利标的车,能卖到跟大众、丰田同级别车型一样的价钱,会有人买吗?疯了吧?”说白了就是根本不会有几个正常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然而现在的事实是,这样的事儿不仅真实地发生了,而且像我这样一个汽车车辆工程专业科班出身,从事汽车媒体行业十多年,亲自试过的车数以千计,其中不乏价值数百上千万的各路豪车的汽车媒体人,也自掏腰包买了一台吉利星越L,而且是早在3个月前开启盲订的时候就入手了。神不神奇,意不意外?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经过一直以来与吉利汽车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最近三、四年亲自试驾过吉利在售的几乎所有车型,对吉利的进步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非常清楚地知道吉利汽车在造车这件事情上是有多认真。特别是星越L的出现,我甚至早在两年前它还处于原型车阶段的时候,就参与了从外观、内饰设计到配置等诸多方面的调研工作,这台车当时在研发理念(如车内的三连屏设计)和产品力层面所展现出的实力,就已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星越L的设计,相信是大家最没有争议的地方,无论外观还是内饰,再配合专属的翠羽蓝色涂装,让整部车的档次感甚至力压一众合资竞品;而在车身尺寸上,星越L更是吃透中国消费者“喜欢大但又不过分贪大”的特点,4770mm的车身长度却拥有2845mm的轴距,要知道刚刚全新换代上市的新汉兰达的轴距也才2850mm,作为一部与途观L、CR-V、荣放和奇骏等主流SUV直接竞争的紧凑级车型,星越L在车内空间的竞争力上显然是没有对手的存在。
再来看看动力系统及其性能。星越L也借鉴了欧洲车企最擅长的同排量发动机分高中功率版本的配备思路,全系列搭载2.0T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分高中功率两个版本,分别是最大功率和扭矩输出160kW(218hp)、325N·m和175kW(238hp)、350N·m,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和8AT自动变速箱;而横向对比途观L、CR-V、荣放和奇骏等等几款合资竞品,比如途观L两驱顶配版本(官方售价25.58万)的2.0T发动机+7DCT最大功率和扭矩输出分别为137kW(186hp)、320N·m,CR-V全系配备的1. 5T发动机+CVT最大功率和扭矩输出分别为142kW(193hp)、243N·m……
毫无疑问,在动力性能方面,星越L无论哪个动力版本都有足够强的竞争力。即使抛开纸面上的数据,以我实际试车的亲身感受(以上提到的五款车型都有实际驾驶过)来说,星越L的实际性能表现在几部车中都是最为出色的一部。
最后再说点最为实际的,星越L的车厢NVH表现、内饰用料与配置。说到这里,CMA架构是绕不开的核心,因为得益于这个高水平的基础架构,星越L在整车布局、车架刚性和悬挂结构、性能等方面从诞生之初就拥有了“学霸”体质,让它在行驶质感、滤震性能等方面可以轻松调校出比肩高水准合资竞品的品质。这一点,在我实际试车的感受中表现明显,尤其是星越L整车的隔音抑噪水平,在同价位车型中当属一流。
在拥有了同级中十分出色的车厢NVH性能之后,星越L在影音娱乐、车厢驾乘氛围的营造方面就显得游刃有余了,这也就难怪星越L车厢的副驾驶位面前会出现一个大屏幕了——新势力造车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在车厢里布置各种屏幕,核心原因就是凭借纯电驱动带来的车厢静音性能;当然,还有星越L配备的BOSE音响(16.52-18. 52万的高配车型),自然可以发挥出同级别同价位车型中数一数二的音效。至于相较途观L、CR-V、荣放和奇骏等强大对手在核心配置上,星越L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大家不妨参看下表。
事实上,“竞争终究要看产品力”是汽车圈的基本共识。在星越L之前,或者说吉利的“中国星”系列之前,中国国产品牌车型多数情况下都只能选择避开与同级别合资竞品车型的正面竞争,除了我们国内部分消费者的一些消费认知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国产品牌和产品在综合产品力层面,的确与对手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底盘结构、机械性能等硬指标方面,而这些是无法通过堆砌装备、配置来实现赶超的,只能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和经验积累来实现差距上的弥补。
因此,在看到去年上市的吉利星瑞已经持续几个月保持月销过万的态势(7月销量10116辆,上市9个月累计销量近10万辆),和上市十天就录得出色成绩的星越L,从它们亮眼的销量成绩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除了我们消费者在买车时的观念已经明显转变之外,是以星越L、星瑞为代表的吉利“中国星”系列在综合产品力层面的真实进步。
正如7月20日星越L上市发布会上,李书福先生在现场所一直强调的”为汽车价值而战“,中国星的成功对吉利汽车乃至整个中国品牌的高质量发展、品牌向上,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