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宋先茂:为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8月31日,在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宋先茂发表《明确战略定位,加大资源投入,大力推动我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他表示,将为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高兴在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与大家共同参与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期待与大家一起登高望远,共同展望中国汽车国际化的美好未来。在此我谨代表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对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报告的题目是明确战略定位,加大资源投入,大力推动我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对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增加就业和促进消费升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外贸领域,汽车产品进出口快速发展,对确定和巩固我国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国正向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汽车产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下面结合汽车产业贸易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谈三点认识。
第一,我国汽车产业外贸贸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近年来,汽车贸易规模逐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出口规模稳中有升,大家知道2001年到2012年,我们的汽车出口规模性是直线上升的,在这12年当中,我们的出口规模从2万辆增加到102万辆,年均增速38.7%,近年来汽车出口在百万量级稳中有升,去年增长11%,出口规模达到了115万,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在外贸发展环境十分严峻的形势下,汽车出口保持3.1%的增长。
二是出口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8年我国汽车出口的平均单价是1.3万美元,比2001年提高了30%多,高技术、高附加值含量的新能源客车迅猛增长。去年增速达到110%。今年继续保持成倍增长,平均单价约22万美元。约为传统客车的6倍。
三是市场布局区域优化,长期以来我国90%以上的汽车出口到非洲、亚洲等新兴市场和欠发展国家,尤其是对伊朗市场过于依赖。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明显好转,我们对发达国家出口实现了突破,过去五年,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长提高了14个百分点,到22们,对“一带一路”市场深耕细作,今年上半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汽车出口比重的46%。
四是龙头企业国际化提升,本土汽车企业加快与国际市场布局,实施国际战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据商务部初步统计,自2018年底,我国汽车企业境外投资设立和合作的工厂达到140个,境外国际营销网络达到9200多个,海外力量投入逐渐增大。自主品牌汽车在部分市场的影响力明显提升。
第二方面,我国汽车出口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汽车出口达到了百万辆级,企业产品和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有明显提升,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出口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汽车产业的自身体量和实力不相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从自身体量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出口现状与自身的实力严重不符,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18年全球汽车产量是9570万辆,我国汽车产量是2780万辆,占全球比重的30%。但从出口来看,我们2018年汽车整车出口是157亿美元,占全球汽车出口份额的1.6%。也就是说,我们产量占到全球的30%,但出口额仅占到1.6%,这个差距极为悬殊。不仅如此,我国汽车出口的比重也远远低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占全球的比重是12.8%,这说明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远远低于产业自身的实力水平。也低于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水平。加快缩小这一趋势,为汽车整车出口的规模有望数倍增长。
从国际比较来看,制造业追赶发达国家的进程,必然伴随着汽车出口的快速扩张。汽车产业制造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的指标,汽车产业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在全球贸易当中汽车是出口金额最大的单一工业,2018年全球汽车出口额是9800亿美元,占全球所有货物出口的5.1%。规模远超成品油、集成电路、手机和计算机,而我国汽车出口在货物出口比重仅为0.6%,远低于世界5.1%的份额。根据工信部的有关预测到2025年我国将进入制造业第二阵营,2035年要进入第二阵营的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那第二阵营对标的是谁呢?德国、日本。从汽车产业来看,我看还可以加上韩国。德国、日本、韩国是众所周知的汽车大国。汽车为德、日第一大出口产品,是韩国的第二大出口产品。2018年德国、日本、韩国整车出口金额分别是1823亿美元、1085亿美元和408亿美元,数量上德国、日本出口均超过400万辆,韩国超过240万辆,德日韩汽车出口的总量占国内产量的比重分别是78%、48%和61%。也就是说,第二阵营的汽车出口占国内产量的比重都在50%以上,随着我国汽车制造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外资股比的放开,中国品牌和在华投资的外资品牌的出口有望大幅度增长,未来的前景可期。
从历史来看,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实现重大飞跃,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幻,而是摆在我们眼前,待我们共同努力的可期未来。2001年,我国的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的4.3%,2018年出口份额达到了12.8%,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货物出口大国的地位,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在这一过程中外贸出口的支柱性产品历经变换,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主要为纺织品,2014年前后计算机成为第一大单一出口产品,2010年出口突破了一千万美元。去年我国的手机出口达到了1406亿美元,可以看出我国计算机、手机占全球出口份额从零起步,目前世界出口份额均接近50%,我国的纺织、服装、家电、计算机、手机等产业出口经历了由小大到的历程,很可能在汽车产业中复制,我们期待汽车作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商品的时代早日到来。
从日韩汽车出口的历程上看,未来三到五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在百万辆级,实现新的突破。70年代日本取消外资的禁令,日本出口规模快速扩张迅速超过欧美,1970年日本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之后仅用了三年的时间突破了200万辆,又用了三年时间突破了300万辆,到80年代末日本汽车出口达到了600万辆,从100万到600万辆,日本只用了十年的时间。韩国在1996年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
日韩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强大最终将由国际市场检验,国际化进程中最关键的是重点制造企业积极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汽车出口的宏伟愿景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与发达国家在出口集中度研发、海外投入方面有较大差距。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当中只有一家出口超过10万辆,平均每家出口不足3000辆,出口集中度非常低,在研发投入方面大众、宝马、福特、本田等研发强度多年来都在4%以上,我国大部分车企研发强度不到2%。此外海外市场人员的比例与国外企业相比也呈现出较大的差距。可见中国汽车产业要提升国际化水平,充分释放出口潜力,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更需要企业家们高度重视,将眼光从国内市场放之全球,以全球的视野、战略的眼光精心谋划中国汽车企业的未来,有了明确的定位,还需要多维度加大资源投入,付出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国际化发展关系中国产业的未来,更需要整个产业界持续多年辛勤耕耘的战略定力、战略耐心和战略投入。
第三,中国汽车产业出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扩大出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自身发展实力、国内竞争压力、外部政策环境等维度看,我国汽车走出去都面临有利条件,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大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扩大出口,实现高质量目前发展。从自身实力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具备了大规模国际化的基础和条件,规模方面,我国汽车产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2018年产量2780万辆,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之和,配套方面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内资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汽车供应链,汽车零部件产值近4万亿元,零部件出口额包括了700亿美元,占全球出口额的10%。企业主体方面已经涌现出了几家达到百万规模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和几家世界级规模的商用车企业。世界500强企业23家企业当中我们国家占了6个,2019年全球供应商百强当中有7家企业入围,涌现出了20个零部件企业的冠军。部分企业的质量得到了认可,主要外资品牌已经与发达国家同步,且已具备成本优势,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动力电池技术不断提高,可以说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大规模的走出去的自身条件已经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