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花20万买一辆国产车?走进CMA工厂,我终于知道了答案
5月10日,吉利星越选择在第三个国家品牌日正式上市,官方售价13.58-21.68万元,意味着吉利汽车在冲破15-20万元中国汽车品牌天花板后,在这一价位区间继续精耕细作。
让我们将思绪先拨回自主品牌12连跌后的2014年,就连吉利汽车的绝大多数高管都不敢想象,他们即将引领整个中国品牌实现接下来4年的疯狂增长。
彼时的吉利汽车是怎么做到的呢?把帝豪、全球鹰、英伦三个品牌整合为一个吉利,在半信半疑地状态下推出“最美国产B级车”博瑞,提升吉利品牌价值,正式确定了家族式设计风格,重新梳理产品线……
截止2018年底,吉利汽车总销量已经达到150万,同比增长20.3%,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6.2%。
如果说吉利汽车在2015-2018年的增长得益于品牌、产品、造型设计、制造工艺甚至是营销手段的重建和梳理,那么,站在中国车市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变化的转折点,吉利品牌也不可避免出现销量下滑,它未来5-10年的增长点又在哪里?
带着以上这个问题,跟随汽车之家818媒体团品鉴之旅,我来到了吉利汽车宁波杭州湾第二制造基地(CMA工厂),并对吉利品牌研究院院长李传海先生进行了采访。
CMA架构:以技术引领品牌
吉利全新跨界SUV星越上市,宣告着CMA平台在沃尔沃品牌、领克品牌获得认可后,正式普及到吉利品牌,同时,也意味着吉利品牌向上寻求新的突破。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一个平民品牌来说,向上之路注定坎坷,如何说服消费者花15-20万元去买一台吉利汽车?
“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以技术引领品牌”,这是安聪慧在星越上市发布会上提到的观点,这里的技术一定程度上指的是CMA架构。而此次采访中,李传海也提到,源于CMA架构的星越,承担着提升吉利品牌价值的使命。
在吉利汽车眼中,CMA不单单是一个架构,它更是吉利面向全球工业4.0的产品诞生体系,代表着汽车生产方式的智能制造体系变革,涉及到造车的所有领域。
事实上,架构先行,以架构带动品牌和产品的提升,并非吉利首创。大家耳熟能详的MQB平台(含TSI+DSG黄金动力组合)一经推出,无论轿车还是SUV,从A0级别的POLO、T-CROSS,B级的迈腾、帕萨特、途昂,新品就像下饺子一样迅速推陈出新,在2018年以前帮助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
2018年中国车市迎来拐点,逆境中丰田品牌成为一抹亮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TNGA架构的推广,随着CH-R、凯美瑞、亚洲龙、卡罗拉等全新一代产品的推出,助力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逆势大涨。反观大众品牌还在吃MQB的老本,上汽大众甚至在今年上半年出现接近10%的跌幅。
这便是技术的魅力,也是品牌向上的希望
如果一台被打上CMA标签的车被验证是高品质的,那么CMA下整个序列的产品都是高品质的。这便是汽车架构的逻辑。
只要打上CMA架构标签,说明旗下所有产品的供应量体系,质量控制标准,生产工艺控制都是一致的,这样的产品给到消费者,是具有很强说服力的。
CMA架构下的沃尔沃XC40一经推出便在欧洲、日本获得大奖;领克01近两年的持续热销以及用户口碑也足以证明CMA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为它们都来自CMA架构,它们的质量、技术、标准都是一样的,所以吉利星越同样会获得认可,它也完全有理由和信心将价格定在15-20万元区间。
CMA架构与MQB、TNGA相比如何?
满足中国C-NCAP、欧洲E-NCAP、美国IIHS的5星标准;拥有比全球最高标准更严的安全验证,比如高速40%偏置碰撞速度比美国IIHS和欧洲E-NCAP高12.5%,美国IIHS和E-NCAP碰撞速度64km/h,CMA验证速度则要求72 km/h;CMA架构下的发动机、变速箱寿命高于国际水准46%……
相信通过以上一系列数字,已经感受到了CMA架构的超高的安全标准。车辆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其基本属性,模块化架构的优势在于把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整个车系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让各个标准全面提高。
再比如,在制造品质方面,CMA架构同样突破国际水准,通过数字化双胞胎工厂的智能制造,也对品质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定义,突破极致,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简而言之,CMA架构意味着更高的安全保障、更高的品质标准、更稳定的产品结构、兼具更强悍的动力以及更好的燃油经济性、更智能的车机系统、更环保的动力系统等等。
甚至可以部分比肩MQB、TNGA。
李传海院长告诉我们,CMA架构有后发优势,“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方面可以从TNGA和MQB上去汲取很多先进的东西,另一方面也会基于我们更高的标准来开发。
李院长讲到“所有的架构都会有一个局限性,就是带宽。拿成本来说,在同一个模块下面,有一个成本带宽、性能带宽和功能带宽,功能带宽就支撑着这个品牌的需求。吉利的CMA要完成的使命比大众和丰田要更具挑战,因为我们带宽比他更大。大众的MQB可能只是把底盘和动力系统做模块,我们要把大量的汽车零件包括座椅骨架作为架构来开发,实现CMA架构尽可能高的通用化率,要超越对手。”
CMA架构是面向工业4.0的产品诞生体系,能够为不同平台的车型提供共享解决方案,包含“技术、工具链、标准、工艺流程、供应链体系等”,让车型研发能够根据品牌定位、用户定位,市场定位,从共享解决方案清单中做选择,然后再做针对性研发,大大缩短工程研发时间。
同一架构下的产品是否会过于雷同?毕竟我们熟悉的大众品牌车型越来越同质化,CMA架构在设计之初便尽可能地避免这一问题,只做了从前轮中心点到驾驶员部分的固定,这是架构的核心尺寸,其它尺寸都是可以调节的,每个尺寸都给造型师一个可调节的窗口。
“同时会基于全球其他区域用户做进一步调整,满足全球用户需求,吉利CMA 收集了全球最多样的路况大数据,精准扫描创建中国路况大数据,满足中国用户对汽车最多元、最苛刻的需求。”
关于模块化/架构化的一点想法:
模块化/架构化的造车方式为汽车集团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一次性研发开支降低、单车成本降、随着车型数量增多进一步分摊成本、共线生产难度降低、吸引更优质的供应商……
也并非没有缺点,在造型设计上,失去一些自由度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将持续关注吉利是否能避开大众“套娃式”设计;第二,假如某个环节控制出现纰漏,可能会出现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大批量车型,甚至可能会出现大批量召回的情况。
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有技术实力的汽车厂家对模块化/架构化平台的追逐,因为它是符合集成化工业大生产和消费诉求的大趋势。
正是牢牢把握住这一趋势,模块化架构将会成为吉利集团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优势,我们从官方获悉,吉利控股集团已经基本形成CMA、BMA、SPA、PMA(全新一代电动汽车专属架构)4大模块架构,吉利将成为模块化架构最丰富的企业。
今天我们重点谈到的CMA架构,有着与TNGA、MQB肩并肩甚至部分超越的实力,全球三大架构的“ABC”格局也随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