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ID.4 X上的刘亦菲,我重新审视了它的后鼓刹
大家好,我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的陈主癫,这不,刚从上汽大众ID.4 X的上市发布会回来,我就要提这辆车的后轮鼓刹了。
ID.4 X公布以来,它的后鼓刹就一直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这都进入纯电动车的年代了,为什么大众还要用上一个好比手机数字键盘一样的古董配置?
(ID.4 X的配置已经全面数字化,因此鼓刹显得很突兀)
而且这项配置并不是低配车特有,也不是中国特供,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全部ID.4的车型上,都是配了后轮鼓刹,这也一直让我很纳闷。
鼓刹的原罪?
00后的小朋友可能会觉得鼓刹这东西挺新鲜的,所以我还是稍稍介绍一下吧。
在碟刹流行之前,鼓刹是刹车的主流,它的原理是在一个脸盘一样的“刹车鼓”里,将刹车皮“顶”往脸盘的内侧,从而让脸盘停止转动。而碟刹的原理大家应该都能看出来,就是通过用刹车皮“夹紧”车轴上的刹车盘,让车轴停止转动。
(鼓刹确实是不好看)
早期很多车都是鼓刹的,但后来为什么都用上了碟刹呢?因为碟刹有更好的抗热衰性能,所以被广泛用在赛车和高性能车上的,而鼓刹因为制动力大一直都是大货车的标配,这就让大家觉得碟刹更高级。另外碟刹还特别的好看,尤其是配上大轮圈,再跑几圈把刹车碟弄得通红通红的。一个字,型!
当然,鼓刹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它对比碟刹有几个优点,其中一个就是便宜。所以这就成为了全世界车迷抨击ID.4的抓手,说大众为了扣成本,竟然还把鼓刹给祭出来了。
刘亦菲的启示
说回上汽大众ID.4 X的上市发布会,因为这车的价格之前已经发布了,技术、配置什么的细节也早就公开了,再加上这只是一款销量预期不高(至少现阶段不高)的新能源纯电车型,所以我预期这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交车仪式而已。
因此当发现同行竟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车友(是车友,还不是车主!)时,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
但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上汽大众专门包下了上海外滩电竞文化中心的一块场地,搭了个”聚光派对“的场地,还从任天堂那里买来了十万伏特比卡丘的授权,要开连续几天的大众车友派对。
最最没想到的是,之前为ID.4 X拍了广告的刘亦菲,竟然也到现场一同主持了这场交车仪式。
你能感受到经费在燃烧吗?可见上汽大众根本不差钱,也不吝啬在ID.4 X上的投入,毕竟这可是ID家族的第一款车型,是MEB平台秀肌肉的第一次亮相。
而相比之下,两个后轮从碟刹换成鼓刹,充其量也就能省个几百块,更不要说ID.4 X的鼓刹可是大陆集团专门为ID家族开发的,摊上研发成本分分钟比碟刹还要贵。
而且,如果上汽大众要省成本的话,简单将轮圈尺寸减小就好了,现在可是入门车型19寸,中配20寸,顶配21寸,配的还是固特异的御乘系列轮胎,除了入门版以外,其它车型还都是前235、后255的宽度。
掰掰手指都知道,这轮圈和轮胎上的成本可比换个碟刹贵多了。
鼓刹的好处
那如果不是成本,上汽大众为什么要在ID.4X上使用鼓刹呢?
充满电力的比卡丘说,因为大众是铁了心要造好新能源车,而鼓刹跟新能源车更配。
你大概不知道,印象中一向很保守的大众汽车,在纯电车这件事上是非常激进的。当赫伯特·迪斯博士在18年就任CEO之后,就公开表示大众品牌要在2026年停产所有燃油车,是所有!后来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劝说下,才勉为其难地留下一点份额给燃油车。
(迪斯第一次发推特就是直接叫板特斯拉)
但大众毕竟是老字号,不能像新势力那样冒进,所以后鼓刹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这里剧情要翻转了,我们来了解一下鼓刹相比碟刹的优势在哪里。
第一个,鼓刹比碟刹更省电。这里分三种情况,一是鼓刹系统本身更轻,对电动车来说能轻一斤就是一斤;二是要达到同样的刹车力度,鼓刹需要的助力泵力度会更少,也就更省电;三是碟刹天生就有一点拖拽力,也就是会无端损耗一点点电力,而鼓刹就没有这问题。
(没有比卡丘的电力,那就省着用吧)
第二个,鼓刹的刹车力度更强。别看ID.4X的尺寸跟同门的探岳差不多,但因为电池组的关系,它可要重得多。探岳的2.0T四驱车型也才1.59吨重,而ID.4X的入门车型就已经接近2吨,四驱车型更是重达2.25吨,后鼓刹更能拉住这头大笨象。
第三个,鼓刹更环保,不是能量上的环保,而是关于pm的。碟刹在使用中会产生更多的粉尘,污染环境,而鼓刹的粉尘都被封印在刹车鼓中,保养时统一处理就行。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鼓刹的保养成本要比碟刹便宜很多。既然大众狠下心要让纯电车普及,这也算是为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着想的举措吧。
而因为电动车有能量回收的能力,而ID.4 X又是后驱的,后电机挑起了部分制动性能,正好减轻了后刹车的散热负担。
(上汽大众曾做过连续制动测试,ID.4 X没有显示出热衰)
至于在观感上,我在现场也特意看了一下实车,因为ID.4X的轮圈够大,而且出于低风阻的考虑,轮圈中没有留出太多缝隙,其实并不容易察觉到后轮的刹车鼓。
因此后轮使用鼓刹是很理性的选择,这很大众。
当然,以上只是理论分析,可能很多人还是会担心这个刹车的性能。我特意试开了一小段,其实在一般日常驾驶环境中是没有明显区别的。一定要挑刺的话,反而是踩下刹车踏板之后,从动能回收系统切换到刹车的过程不是太积极,带来了不是“很大众”的刹车脚感。
嗯,这个留到下次我拿到试驾车再详细跟大家分享吧,今天先这样,掰了个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