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丰田“刹车门”:不单是M国阴谋,更是丰田给自己“埋雷”
11年前的那场丰田刹车门事件,漂亮国早已挖好了“黑色陷阱”,丰田在劫难逃,详情可见《复盘丰田“刹车门”:谁想“干掉”丰田?或被美国式阴谋狙击》,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脑补一下。
其实,这次事件也是丰田在全球化扩张中给自己埋下的“地雷”,正是这些“地雷”引爆了刹车门事件,让丰田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信任危机。那么,丰田到底为自己埋下了什么“雷”呢?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追赶通用汽车、角逐全球汽车霸主的路上,丰田开始大规模在国外建厂。在这一轮的全球扩张计划中 ,丰田的首要目标是当时最大的汽车消费国——美国。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丰田采用了全球化生产模式。
什么是全球化生产模式呢?简单地说,就是不完全依靠日本生产商,而是让一些美国零部件生产商为其生产相关零部件。这也代表着丰田走出日本,脱离“日本制造”,打造“丰田制造”。
汽车产业链非常长,选择本地供应商是业界的通用做法,本来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了压低整车售价,提高价格竞争力,并且获得足额的利润,丰田对美国生产商下达了一道特别的指令,即压缩50%的成本,这成为刹车门事件的直接原因。
自然而然,美国这些零部件生产商对这道指令怨声载道,在他们看来,这是根本无法完成的。面对美国生产商的抱怨,丰田的高层不为所动,甚至认为这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
同样一件事,双方看法竟然如此不同,这是为何呢?
究其根本,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当缺乏,大多数原材料需要进口,这就需要生产商们不断研究怎么少用原材料,怎么压缩制造成本,最终谋求利润最大化。相比之下,欧美的生产商压根不吝啬原材料,更热衷于真材实料和精致做工。
在这种巨大的理念差异下,美国的生产商对压缩50%成本的指令根本无从下手,但又不得不满足丰田的要求,这就必然导致零部件的质量大幅下降,工人的工资也不断缩水。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美国CTS公司生产的油门踏板。
作为一家专门生产油门踏板的公司,CTS公司历来很注重产品质量和信誉,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供应商,一直没有出现过严重问题。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在接到丰田的订单后左右为难、一筹莫展,压缩50%成本的指令根本无法完成。
无论何时何地,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永远是对的,价格低到离谱,不是买到假货就是遇到骗子了。
经过内部研究, CTS公司决定压缩原材料成本,并降低工人工资。很快,一批粗制滥造、规格不一的材料被送到了生产线上,心中愤愤不满的工人更是草草了事。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劣质件便生产出来,交到了丰田手中。
令人奇怪的是,这样的劣质件是怎么通过丰田公司的层层检验呢?
其实,丰田内部无论上下都对本公司的质量水平充满自信,甚至有些自满,早已疏忽了那些隐患。
对于派往零部件生产商的检验员,丰田经常是随便指派一个员工,有些人甚至对质量检验完全不懂。此时做律师工作,后来戳破刹车门事件真相的毕乐就曾被委任去监管供应商的生产质量,丰田的脑回路就是这么神奇。
对于丰田高层委派他监管供应商的质量,毕乐特意表现得很慵懒,这与他一向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完全不同。这不是他的本职工作,而且如果他很努力地去监督,当问题暴露出来时,毕乐很可能让高层觉得他监管不力,他本人要担责任,所以他监管的非常敷衍。
但是,毕乐私下里却干着一件不可告人的事,那就是去调查真相,因为他有自己的意图。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汉兰达、卡罗拉、凯美瑞、RAV 4等这些多次在他诉讼中出现的事故车型,所使用的油门踏板都是由CTS公司独家供应的。
为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丰田大幅度提高了零部件通用率。这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丰田带来可观利润的同时,隐患也随之而来。
此时的丰田不但对零部件的质量漠不关心,甚至与这些美国零部件生产商很少联系。在丰田的高层看来,丰田良好的品牌形象已经被美国消费者广泛认可,这些隐患与丰田在美国的扩张相比只是小事一桩,正是这种放任自流的做法,才导致了事故的集中爆发。
面对如此严重的危机,丰田仍若无其事地向全球霸主前进,甚至在刹车门事件发生很久后,丰田也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可见,丰田已经完全陶醉在自己的辉煌成就中。
在整个事件中,消费者最不能容忍的不是CTS公司的产品质量问题,而是丰田对待质量和安全的态度。在全球化的扩张中,丰田忽视了质量和安全,为自己埋下了一个又一个“地雷”。
当油门踏板反复出现事故时,回避、掩盖非但没有帮助丰田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事态的发展。最后,毕乐引爆了地雷,超过1000万辆的召回、高达100亿美元的赔偿,让丰田深陷泥潭。
总之,虽然丰田刹车门事件已经过去十余年,但依然值得所有中国车企警惕,在开拓全球市场的进程中,永远不要在产品质量上打折扣。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