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换电模式迎春天,“碰瓷”最高可判死刑
众所周知,国家政策深刻地影响着一个行业的发展,这一点在汽车行业尤为突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位列全球第一,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政府率先对新能源汽车出台补贴政策,因此大量企业和消费者涌入。另一方面,政策还起到重要的规管作用,更好地保护民众的利益。而近期就有不少与汽车、出行等领域相关的新规划、新政策发布,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鼓励换电、加快充电配套建设
10月15日,工信部在一系列提案答复函中提出国家将加大对充换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等共性问题的解决力度,并行支持“充电”“换电”两种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也将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支持产业创新发展。
换电安全要求方面,工信部表示将加快《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国家标准的审查报批,鼓励企业根据适用场景研发换电模式车型,支持北京、海南等地方开展换电模式试点推广;氢燃料电池发展方面,工信部将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报批发布工作,明确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外,针对车联网方面,工信部还将推进车联网网络安全标准制定,推动发布车联网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同时面向整车企业、车联网平台企业部署开展车联网安全贯标试点,加速标准落地。
我们都知道,在去年下半年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就呈现出连续多月的负增长,直到今年下半年市场才恢复正增长。事实上对于新能源汽车推广,价格补贴只是最表层的一步,对于整个用车体系的完善才是让消费者放心选择新能源车的关键所在。随着换电、充电设施在技术、安全、配套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的便捷程度并不亚于传统燃油车,也将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
“碰瓷”将面临重大刑罚
汽车早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然而长久以来,“碰瓷”行为常有发生,尤其是没安装行车记录仪的车辆和没有摄像头的地方最容易被碰瓷。人也好车也好,对于碰瓷都是防不胜防。
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碰瓷”违法犯罪的定义、法律适用及定罪量刑予以了明确界定。
《指导意见》中对“碰瓷”的定义为:指行为人通过故意制造或者编造其被害假象,采取诈骗、敲诈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财物的行为。
“碰瓷”的手法多样,不同手法的“碰瓷”,具体性质和危害程度存在差异,依法可能触犯诈骗、保险诈骗、虚假诉讼、敲诈勒索、抢劫、盗窃、抢夺、交通肇事等不同罪名。其中还包括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利用被害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或者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机动车手续不全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被害人害怕被查处的心理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指导意见》还指出,驾驶机动车因“碰瓷”对其他机动车进行追逐、冲撞、挤别、拦截或者突然加减速、急刹车等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当我们开车时遇到轻微剐蹭车辆严重受损、慢行诱导追尾、要求私了等状况,多半是“碰瓷”行为。另外,在车辆发生碰撞后,我们也要仔细观察碰撞痕迹,如果车体痕迹不相符或者有二次以上的碰撞痕迹,那也要注意会不会是被碰瓷了。
尽管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正逐步退坡,但事实上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国家的政策支持一直都在持续加大力度,新能源汽车将得到会有更健康更稳定的发展。另外,面对被“碰瓷”的情况,我们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不给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坚决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