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茶余饭后闲聊,由“萧规曹随”探寻车企长治久安之道

来源:车经社
2020-09
茶余饭后闲聊,由“萧规曹随”探寻车企长治久安之道

声明:本文非充值,内容仅为茶余饭后与人闲聊所得之感悟,许多缺乏严谨的地方,还望指正,欢迎探讨交流。

一日笔者在茶余饭后与人闲聊,聊起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等自主品牌,话题一转,又突然聊起长安,有前辈领导认为国企当中,长安的成功在于人才,无论是“海归”还是本土技术专家,长安都具有相当的数量优势,并在强大的体系能力下转化为了强大的知识生产力。

茶余饭后闲聊,由“萧规曹随”探寻车企长治久安之道

实则,长安在自主品牌中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另类,大集团之下,自主与合资相得益彰,并且展现出了民营企业的活力与效能。

眼下,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汽车市场虽然整体在加快复苏,但是洗牌却不可避免。在众多自主品牌当中长安汽车虽然表现不算特别抢眼,但是近10年来却一直处于一线阵营,基本上相当稳健。

长安汽车何以能在行业乱世当中探寻到长治久安之道?眼下,对于企业经营的困难,许多人都对于体制和机制有很多抱怨。相比,吉利与长城的开挂,笔者认为,长安现象,对于自主品牌,尤其是国有企业力求改革与创新,具有非常广泛的可借鉴性。

首先是战略上的,坚定不移。当然,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发展自主品牌,借力合资发展自主品牌,大体上有些西学中用的思想蕴含其中。在中国前六大车企集团当中,长安发展自主轿车的起点并不算高,一度也走了许多的弯路。但是正因为长安合资所占体量并不多,反而更能够激发出打造自主品牌的信心,通过合资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坚持自力更生。

茶余饭后闲聊,由“萧规曹随”探寻车企长治久安之道

长安对于自主轿车事业的谋划相对较早,而且适度超前进行了许多前瞻性的布局,比如欧洲设计中心的建立,从“五国九地”到“六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的布局,前期投入巨大,但是基本上也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抓住了车市“黄金十年”的尾巴,投入期之后陆续进入收获期。

上汽不差钱儿,距离盈利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近年来受集团整体业绩影响,投入锐减十分明显;反观奇瑞则是爱折腾的典型,20多年来几乎从未停止过;北汽则是幻想一口气吃个胖子,从萨博到绅宝再到BEIJING,挖了不少井,但却没有一个做得长,都没有打出油来;广汽自主虽然初期引进平台和技术起点较高,但是仍然是依靠自主开发才逐渐走上了正道。

不差钱的野蛮人就更多了,在大踏步前进的过程当中,最后几乎都扯了蛋。虽然长安做了许多前瞻性的技术储备与探索研究,但是在战略落地,尤其是在打造高端品牌方面一直是较为谨慎的,既要勇于探索,又要小心求证,因而其发展一直较为稳健,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所带来的外部风险。

比如在与绿驰、蔚来以及华为的合资合作当中,都是既开放、又独立,在实体投入方面,相当谨慎。反观许多品牌都是好大喜功,虎头蛇尾,最后出现了一大堆的烂尾工程。

茶余饭后闲聊,由“萧规曹随”探寻车企长治久安之道

说到战略的坚定不移,以及人才战略方面,也还要回到企业文化层面。过去的10多年间,无论是尹家绪时代,还是徐留平时代,还是张宝林和朱华荣。长安的每一任掌门人,既不是匆匆的过客,也不是单纯的守成,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为。

这种看似平淡无奇和萧归曹随的做法,并不轻易去否定和颠覆前任,避免了内部的思想混乱。反观国内,这四十多年来,私营企业死于换代,国有企业死于换任的案例,比比皆是,几乎都是在这样的内耗中最后将企业耗死,真是令人痛惜。

茶余饭后闲聊,由“萧规曹随”探寻车企长治久安之道

回顾历史类似的案例,其实在社会主义“老大哥”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当然今天的中国能取得如此的发展成就,很大一部分正是在总结和汲取前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反思而来,在行车道上避免这种大的转弯与掉头。

在坚持既定战略之下,长安的每一任掌门人并非不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相比业内动辄喧嚣尘上的颠覆论,长安的企业风格可以说是相对保守的,但正是这种继承式的创新,让企业少折腾,最终实现了滚雪球式的发展。

奇瑞几乎就是一个反面的典型,从自主品牌扛旗者到一次次转型,自我革命,几经折腾,自主品牌销量几乎每一次都被打回了原形,其结果就是债务越来越沉。

如果论年龄,长安的确算不上是一个年轻的企业。长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洋炮局,而其企业经营理念中,也是深刻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如果按照洋务派创始人曾国藩的思想来说,就是少即是多,慢就是快。

近些年来,其研发与经营规模仍然在持续的扩大,涉及的业务层面也越来越多,仍然在源源不断的给年轻人创造空间与机会。

茶余饭后闲聊,由“萧规曹随”探寻车企长治久安之道

用人的理念,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企业的文化,而为企业注入灵魂与思想的,当然还得靠自己人。

无论是长城、吉利还是比亚迪,创始人在为企业付出血汗的同时,更将其性格深深注入企业,反观奇瑞的折腾不断,骨子里应该还是灵魂人物的缺失,所谓“工程师文化”仅仅停留在战术的层面,很难上升为战略,另一方面,过度寄望于海归专家和职业经理人,企图依靠外来的和尚来定义企业文化,包括技术路线,很显然这是一个完全不切实际的做法。

在用人方面,专家当能人用也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很多海归技术专家在怀抱满腔热情,立志回国干一番事业却很快又相继离职的重要原因。反观长安,不仅给待遇,而且在用人理念方面,更具现代与国际视野,让专家们能够静下心来,十年磨一剑,历尽所能发挥所长,在专业的路子里面能够深耕,这也是以庞剑为代表的技术大牛能在长安扎根下来,开拓一片天的重要原因。

茶余饭后闲聊,由“萧规曹随”探寻车企长治久安之道

长安汽车在自主品牌中第1个实现了年销百万,率先崛起,近些年来虽然转型压力也相当巨大,但是长安汽车整体表现依然十分稳健,可以说长安在国有大型车企集团当中,忧患意识是极其强烈的。

在巩固现有基盘的情况下,能够适时进行长远布局和规划,在识别伪需求和真实需求方面相对精准,在推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既不慌乱,也不保守,面对未来汽车产业的变革趋势,2018年长安汽车公开喊出了“第三次创业”的口号,即“创新创业计划”。

该计划包含四方面的核心内涵,即“创业”、“创新”、“创变”、“创速“,意指长安汽车将不忘百年汽车传统,保持坚持不懈的创业心态和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创业公司的敏捷性,以全新的开放心态,加强与其他车企及科技类、服务类、金融类公司等相关行业展开合作,实现资源高效整合、共赢未来。

茶余饭后闲聊,由“萧规曹随”探寻车企长治久安之道

虽然在前六大车企集团中,长安是唯一身处内陆的,但是长安的企业文化却并不封闭,锐意革新,不拘一格,在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往往走在了同行的前面。

多年前长安研究院一位普通大学生的万言书,曾在长安内部引起广泛关注,时任董事长徐留平不仅转发,而且文化风气为之一新,十余年来,长安汽车领导一直奉行亲员工、亲媒体的策略,塑造了焕然一新的自主品牌新形象。

早年,长安在轿车领域苦苦探索,没有找到感觉,未能打开局面,但是通过内部的检讨与反思,逸动轿车以及随后的CS系列SUV一炮打响,长安很快开始引领自主品牌轿车的新时尚,站在了中国品牌舞台的中央。

重视自主品牌,并非光喊口号,长安汽车在大集团中,率先实行了由企业层面直管自主品牌的模式,从架构和人事方面,将自主品牌提到了一个更高的级别,并且将合资企业逐渐变为长安的黄埔军校,合资反哺自主,运用得尤为成功。

表面上看起来,长安汽车在企业战略方面相对保守迟钝,但是实际在人才启用方面,大胆创新有所为,欧洲设计中心总经理陈政任职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

茶余饭后闲聊,由“萧规曹随”探寻车企长治久安之道

设计师转型公关人,这在业内几乎没有先例,但是一个更加可视化和亲民的品牌公关形象正是品牌IP化时代的潮流所向,这与许多车企同行公众形象欠佳,“不敢说话,怕说错话”典型的“哑巴公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862年,洋务运动风起云涌。在上海松江的一座庙宇里,英国人马格里在清朝重臣李鸿章授意下,带领50名工人,开始筹建一家名为上海洋炮局的兵工厂,这就是长安的前身。

1864年初,李鸿章下令购买了英国的机器设备,并装备到洋炮局。其中包括蒸汽锅炉、化铁炉和各种机床等,中国近代第一座现代化使用机器生产的兵工厂由此诞生。

1937年底,长安的前身兵工厂奉命西迁重庆,勇担民族救亡图存重任的兵工人历经三个月的艰辛跋涉,终于到达重庆,兵工厂更名为第二十一兵工厂,为二战中的中国军队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回顾150多年来,长安汽车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苦难辉煌”的历程,有一种平和又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各种风浪的挑战,既奉行开放合作,又坚持自主创新,则是长安给人的总体印象。如今更多年轻的车企在国家的各种政策支持下,却缺乏战略定力,相继患上了“合资依赖症”,实则应当反思。

诚然,百年企业在当下的中国实属稀罕,在企业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除弊兴利,其中建立高效严谨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是关键,但是在现代管理体系下,既要避免人治所带来的影响,又要保证企业不被体系所束缚反而陷入低效和平庸的陷阱,笔者认为更需要一个正能量的企业文化去制衡内部的各种极左和极右倾向,形成一种持久、稳定、可持续的价值观,这是时下许多国企同行可以借鉴的。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