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销量下滑,疫情可能导致的产业链转移更令人担忧
蝴蝶在我国扇了扇翅膀,引发一场全球性的剧烈风暴。
1月底从武汉爆出的新冠肺炎疫情早已蔓延全国,其引发的动荡在全社会乃至全球持续发酵。仅在汽车产业,延迟复工、销量骤减、工厂停产等等,就将导致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
然而,比这更让人担忧的,是疫情导致零部件供应商减产停产,让全球汽车制造业生产中断,从而可能带来的产业链转移风险。
日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钟叔驾道》采访时就直言:“我们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世界工厂’优势,需要稳定的产业链体系去维护。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势力希望中国‘脱离世界’,疫情升级可能导致我国制造业与世界产生隔离。如果因为供应商停产导致全球汽车产业链中断的话,我们的‘世界工厂’优势会蒙受巨大损失,这也是最让人担忧的。”
国内供应商停产,全球汽车业“断粮”
2月4日,现代汽车宣布,其位于韩国本土的工厂将不得不停工,原因是现代汽车在中国大规模采购的汽车零部件出现了短缺。
2月6日,菲亚特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麦明恺(Mike Manley)表示,如果零部件生产和运输中断情况进一步恶化,该公司一家欧洲装配工厂的生产可能在2月底或3月初被迫停产。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汽车制造业相继告急。雷诺、日产、铃木、本田、捷豹路虎等全球汽车业巨头纷纷传出减产或停工的消息,原因均是位于中国的零部件工厂供应中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北省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近1.2万家,占全国比重的13%。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就有1700余家,包括博世、德尔福、法雷奥、佛吉亚、霍尼韦尔、伟世通等一大批国际顶尖零部件企业,均在湖北建有工厂。受到疫情影响,这些供应商不得不宣布停工。
在湖北省外,全国范围内的零部件企业也都受到疫情的影响而延迟复工。
此前,博世首席执行官沃尔克马尔·邓纳尔曾无奈的发出警告,称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影响其全球零部件供应链,因为这些供应链严重依赖中国。据悉,博世在中国共有23家工厂,单武汉就有两家。
目前,湖北以外的零部件企业工厂已经陆续复工,但武汉及其周边的工厂仍没有准确的复工时间表。
若疫情久拖不决,国际巨头会否另谋出路
有统计显示,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和中国制造相关。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额超过600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在华子公司的对外出口就占了40%。
有分析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今年全球少生产170万辆汽车。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汽车供应链中最关键的一环,无数车企都在焦急等待中国供应商复工的消息。
有观点认为,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般备有安全库存,1周甚至半个月的复工推迟不会影响到整车厂的生产计划,若库存告急,复工后还可以通过空运方式缩短物流时间。
但有消息指出,韩国现代已经启动了应急方法,扩大在国内和东南亚采购规模。1月30日,为本田CR-V供应刹车踏板的伟福科技(F-TECH)宣布,将其武汉工厂的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并表示如果疫情走向长期化,或将更多产能转移至其他地区。罗姆半导体也指出,为了对客户履行供货责任,将在泰国、马拉西亚、菲律宾、韩国等地进行替代生产。
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可能导致部分零部件供应商重新考虑产业链布局,把集中在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产能进行转移、分散,以提升企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但如此一来,也将削弱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话语权,这正是美国所梦寐以求的结果。
1月30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指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将“让企业在审视其供应链时多了一份考虑。”
罗斯认为,疫情可能会伤害中国经济,但有助于制造业向北美地区回归,“一部分回到美国,也可能有一些到墨西哥。”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指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转移的成本高昂,转移不会那么快,围绕产业链形成的整个服务配套能力,以及上下游关系,是经过几十年市场跨国界寻求供给与需求、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形成的,很难按照政客的意愿一蹴而就。”
陈文玲认为,中国制造业的整体优势并没有消失。制造业体系是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完整,大部分制造业产业集群仍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