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捐款感动,买日系车就是感恩,实际上还是落入美国人的腰包
最近,很多中国人被日本驰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感动。
除了史无前例的救援物资,日本街头还打出了“挺住!!武汉”的条幅,在救援物资上也写下“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等字样,令人动容。甚至有人说,这次疫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日本,以前对日系车存在偏见、打死不买日系车的人,也表示疫情过后一定要支持。
从此次日本上下的援助来看,确实十分慷慨,但这其实是对中国多年来多次竭尽全力救助日本灾难的回报,也是担忧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今国人被日本捐款感动,落下了买日货、日系车就是感恩、回报的印象,但实际上最终还是落入了美国人的腰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时任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用了四个字来形容这场大驰援:“史无前例”。
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最先赶赴日本的国际救援队。随后,中国政府向日本捐赠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救援物资。两天后,日本缺油导致物资输送车进不了灾区,中国更是无偿援助了1万吨汽油和1万吨柴油,价值1亿8000万元人民币,地方政府和民间机构的援助更数不胜数。
因此,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日本也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提供帮助,比如防护口罩、防护服、防护靴、体温计、消毒用品以及大型CT检测设备等,截至2月7日累计捐款约3060.2万人民币。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对于车企来说,连续两年的负增长让大部分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一直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随着疫情的日益严峻,大部分车企都展现出高度的的社会责任感,出手也足够大方。
比如,东风、一汽、上汽分别捐赠了7150万、8100万、5400万,江淮、比亚迪、奇瑞等也达到了1000万以上,就连一直面临着盈利难和融资难的造车新势力,也尽力驰援武汉战“疫”。
令人意外的是日系车企,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一汽丰田起先各自捐赠100万元现金,与销量、利润完全不成正比,与现代累计捐赠1500万也不能相提并论。尽管丰田、本田最终捐赠达到了1000万,日产、马自达也分别捐赠800万和200万,但给很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坏印象。
对各大车企来说,2019年是步履维艰的一年,韩系、法系和美系的市场份额持续下跌,但日系车是最大的赢家,增速甚至超过了德系。
具体来看,2019年丰田在华销量达到162万辆,实现了9%的同比增长,这也是丰田在华历史销量最好成绩,本田在华销量也增长8.5%至155.4万辆,日产、马自达分别销售154.7万辆好22.8万辆。
不可否认,由于日系车相对较高的质量和可靠性、良好的燃油经济性以及保值率,国人越来越喜欢选购日系车。2019年,日系车企在华销售将首次突破500万辆,比2018年增长约4%。在车市寒冬中,日系车实际上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雷克萨斯甚至存在价格垄断违法行为被罚8700余万,但在此次疫情的“大考”中掉了队。
与此同时,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或在持续改善,日本正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中长期受益。
或许有人会觉得中国很多人因为历史的原因会对日本抱有偏见,但实际近十年来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正在持续变好。
日本非盈利组织“言论NPO”近期分别在中国及日本多个城市进行访问,调查两国人民对中日之间的好感关系,发现中国市民对日本抱“好印象”的高达42.2% 。这个数字是自2005年有纪录以来最高,比2013年最低点的5.2%大幅反弹。
中国拥有14亿多人的大市场,经济潜力巨大,日本一直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和文化渗透。如今,看日剧、游日本、买日货,大家其实都挺喜欢日本,中国是日本旅游的海外第一大客源国,也让不少日本企业在中国大赚特赚,比如都做过日本首富的软银孙正义和优衣库柳井正。中国也超越美国、韩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间的双边贸易额约为同期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20%以上。
且不谈历史上日本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实际上日本企业在中国赚到钱后过后,还是更多要看美国人的脸色,软银为讨好美国停用华为5G设备,优衣库将大量工厂搬离中国,而这些日本企业赚到的钱可能最终落入了美国人腰包。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37.79万平方公里,比德国略大一点,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约占国土面积的71%,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自然资源严重缺乏,人口却达到了1.26亿。
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短缺等注定了日本只能走外向型经济的路线,通过进口原料,加工成成品,然后再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一发展战略也成就了日本,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走这条道路的还有韩国。
即便是日韩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始终逃不出美国的“魔掌”。
二战后,日韩变成美国的“盟友”,不过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人就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实际上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共同组成的“五眼联盟”相比,非亲非故的日韩,与上述五国,既不同文又不同种,更不同教,所以名义上虽是同盟,但实际上,日本、韩国对美国来说只是其太平洋战略的一枚地缘棋子,在大国角逐和意识形态博弈中扮演先头卒的角色。1951年美国同日本签订《日美安保条约》,1953年美国同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将日本、韩国防卫和美国捆绑在一起,并在日韩长期驻军,目前分别约5.4万人、2.85万人。
美国在扶持日韩的同时,对其打压也是“不择手段”,通过条约限制,限制其国防和外交的自主性,使其“自废武功”,除此以外,美国还把日韩当“取款机”,一直强迫“盟友”高价购买美国农产品、客机、军火、国债......那些在美国走经济适用路线的日本车赚来的辛苦钱,最后几乎又原封不动地回到了美国的腰包。
为获取美国保护,日本竭尽全力“讨好”美国,但从“宙斯盾”到F-35,再到全球鹰,美国卖给日本的武器越来越贵,转让的技术却越来越少,每年的军费分摊越来越高,可谓是狠狠把日本涮了一把。韩国、德国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与美国合作的诸多国家都感到十分恐慌。
即便如此,特朗普仍然叫嚣在贸易问题上,美国吃了亏,日本将大量汽车销往美国,却不买美国车。
2018年美国对日贸易存在67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主要是由美国进口日本汽车和零部件产生的。据悉,2019年9月美国已经与日本就关税壁垒和数字贸易达成了初步贸易协议,大概率将向日本汽车和零部件额外征收税率最高可达25%的关税,公开索取巨额“保护费”。
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日本在安全领域离不开美国,还要持续向美国缴纳高额的“保护费”,但在经济领域必须和中国协调发展,所以面对中国的疫情,日本必须要做出“史无前例”的援助。但真相是买日货、买日系车并不一定就能感恩、回报到日本人头上,日本企业在中国赚到的钱可能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落入了美国人的腰包。
那么,疫情过后,你还会对日系车“心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