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的骄傲,花中之冠,卡罗拉凭什么成为全球销量第一车型?
“十二代”卡罗拉上市以来,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追捧,拥有53年的车型历史,一款全球销量超过4500万辆的传奇A级家轿,世界单一车型销量最高。以上这些可见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受众度有多高,当然,我国消费者对其也是一往情深,堪称紧凑级家轿神车典范。
而对于如今风驰大街的卡罗拉,对日系车有情怀的老车主,依然习惯于称呼Ta为“花冠”。
事实上,花冠是英文名COROLLA的直译,而卡罗拉则是音译,第九代COROLLA与2004年2月在一汽丰田国产,正式定名为花冠,2007年5月28日,第十代COROLLA正式在国内上市,并定名为卡罗拉。从植物学上讲,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petal)的总称,位于花萼的上方或内方,排列成一轮或多轮,多具有鲜亮的色彩,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前来传粉因形似王冠,故称之为“花冠”。无论如何,从1969年第一代COROLLA被赋予美好的寓意开始,就意味着丰田对于这款车寄予了厚望。
在如今丰田遍布世界的工厂里,参观指引路线中不时会展出各种信息,而其中很重要的被反复强调提及的就是世界级的车型卡罗拉。而作为世界级的车型卡罗拉也一直是丰田引以为傲的,每一个世界级的头衔得来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让丰田多年来一枝独秀,肯定是做对了什么。
首先:完成这么一个目标,有多难?有多少需要注意的点?再看看,卡罗拉是怎么做的。
从商品的角度上来讲,每一样产品的上市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获得利益,本质上就是要在单件利润和数量规模之间找到一个精确的平衡点。单件利润的浮动空间因为市场竞争而有限,那么数量就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唯一一个可以引起质变的因素。量级带来的规模收益是降本的最大武器,以共享为代表的互联网其实质是在用负利润去扩展市场,赢取最初的那个“数量”,意味着完成固定分摊,这样才能引起质变。但如果厂家打算在市场上赢得质变,应该是什么定位?
三五十万起步肯定是不行的,低廉意味着减配,功能性的缺乏亦无法满足需求。再者低价覆盖的人群,买得起养不起,考虑到保养和汽油,只能选择放弃“买车”这样的高消费。因为,“性价比高”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将价格设定到最低”,对于汽车来说,这就是10W+的家用小车——差不多1~1.5倍个人年薪,不算轻松,值得慎重,但并不吃力。我们选择商品的同时,商品也在选择我们,产品只有达到最大程度的与需求者匹配,才会最大化的被“选中”。
那么只要解决掉普通家用小车的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就可以实现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首先当然是实用派的上场,最好可以一物多用。在同时兼具单人通勤的情况下,油耗最好很低,一个人开也完全不浪费。车型可以不大,但得满足接送家人时2~3个人的乘坐,副驾、后排如果气囊配齐全会更令人有信任感。一家3~5个人同时出游,最好也能够勉强应付,后备箱挤不下东西就很尴尬了。再来就是,省心没有那么多毛病,毕竟谁都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修车,保养间隔上也不能太长,最好二手车还保值,品牌不溢价。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实现更多的内容,就纯属惊喜。
这个阶级的消费者,对汽车确实有着需求,但远不到土豪那种级别,最关注的依然是柴米油盐。买下一台车对它不仅会抱有改善生活的期望,也会有着远高于B级、C级车的挑剔。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极致,才有机会成为那个TOP 1。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汽车历史上都有哪些畅销车型,他们都是怎么做到的。
公认最早的“畅销车型”,毋庸置疑是福特的Model T。当时的环境下on-road很多时候并不一定存在,Model T因令人信赖的牢固,和出色的off-road性能而倍受好评。从价格上来说,定位于中产阶级的它,可以看做是最早的经济车型。
不过Model T也不是永远的霸主,打败它的后来者是大众已宣布停产的甲壳虫。时间来到了1972年,那个年代它长下面这样:
作为大众的第一个车型,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对“大众”本身最好的诠释——一辆经济实惠,足以让普通人拥有的汽车。它比起Model T,是更成熟、接近现代需求的汽车。而为了保留它的特色,它拥有着几十年不变的容颜,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的不断变换,它也就越来越适合两口之家小而美的生活,越来越入不了工薪阶级的眼中,最终于1997年正式让出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他们身上拥有的类似特质,而抓住这种特质并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就是已经畅销至今的丰田了。
1966年11月,卡罗拉面世之初的宣言就是:
“The most wanted car by the market — presented to the world by bringing together the essence of Toyota’s technology.”
这样的宣言自然很容易受到人们的质疑,但丰田花了30年的时间做到了。初代卡罗拉的价格略高于普通日本人的年薪,对应的就是前面提到的10W+理论,而为了切合市场,初代拥有轿车、旅行车两种车型,在细分领域得到了极高评价。
在经历了第一次的成功后,厂家的选择肯定是乘胜追击,但“创新”的尺度往往难以把握,许多的厂家因此折戟。不过丰田的二代车型证明了丰田的眼光,可乐瓶风格的圆润车身,以及当时极其先进的DOHC技术强化了汽车性能,赋予了卡罗拉更多的含义,这个车型也成功登上全球畅销第二的阶梯。
1970s,中东战争爆发引发的石油危机波及全球,原本资源稀缺的岛国对于燃油恨不能节衣缩食,燃油经济性也第一次成为卡罗拉的命中注定。而且,四代卡罗拉还包含了另一项重要的特性升级——Luxury car status and features。棱角分明的边缘和犀利的头尾车灯塑造出了新的美感。如此契合全球经济形势的卡罗拉自然拥有了进入116个不同的国家和一举踏入千万级销量俱乐部的实力。“有路必有丰田车”的起源也在这里,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是——对全球气候的适应性。从结冰三尺的俄罗斯到火热炎炎的中东,温度的大幅度变化对零部件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而卡罗拉都能够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