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车市遭遇寒冬,它却偏偏逆势上涨,到底有什么“奥秘”?
“金九银十”的传统汽车销售旺季已经过去,但所有汽车人“铆足劲、力争上游”的情形在笔者脑海里挥之不去:不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纷纷加大品牌传播声量,各种新车层出不穷,营销活动立体轰炸。
整个汽车圈飞速运转的背后,客观反应了中国车市依然处于“寒冬”的严峻现实,也充满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然而,并非所有的车企都跌跌不休,一汽奔腾就迎来了逆势上涨。数据显示,一汽奔腾10月份销量为12,309辆,相比去年同期增幅高达177%;1-10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36%。
客观来说,在车市寒冬之中,豪华品牌、合资品牌不断下探,自主品牌的生存状况愈发艰难,一汽奔腾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是十分亮眼的。近年来,在红旗品牌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奔腾也开始发力,让大家对奔腾品牌“刮目相看”。
那么,一汽奔腾为何能无惧寒冬,实现逆势增长?
红旗的“同门兄弟”——奔腾
要想弄清楚一汽奔腾为何能实现逆势增长,这得从奔腾品牌的“前世今生”说起。
提及一汽旗下的自主品牌,我们会想到红旗和奔腾。红旗品牌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而作为红旗的同门兄弟,奔腾也没有被落下。
2002年,一汽与马自达正式达成技术合作协议,马自达6也在一年后下线。由此,一汽获得了马自达6的平台和LF系列发动机的使用权限。于是,一汽基于马自达6的CD3底盘和动力系统打造的首款自主品牌轿车就是奔腾B70
直到现在来看,奔腾B70依旧是一款极为优秀的产品,在短短数月时间里,它就实现了口碑销量的双丰收,其起售价突破14万元,成为当时让所有本土品牌所仰望的高端产品。
2008年,一汽正式将奔腾车型从红旗品牌架构下剥离出来,把奔腾上升为独立的自主品牌。
随着品牌的独立,奔腾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从B70一款车发展到B50、B30、B70、B90以及X80、40两款SUV组成的产品谱系。凭借丰富的产品布局和强大的平台优势,奔腾品牌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熟知、认可。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消费观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品牌、颜值、品质和技术的权重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竞争对手们也变得越来越强,特别合资品牌不断下探,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奔腾品牌也需要面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挑战。
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说:“消费是个神话,它是当代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社会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
因此,一个品牌是否能持续发展,首先看它是否对市场的消费环境、消费需求趋势有着更为务实的判断,并做出改变;其次是未来三五年的产品规划以及产品的造型、配置等方面与潜在用户的预期是否匹配,最后必须要实现品质和技术的升级,提高渠道和售后服务,赢得客户的持续信赖。
作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中坚力量,一汽奔腾也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对手,才能赢得发展。笔者以为,随着一汽集团改革的逐步推进,奔腾品牌变得更加“独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突破。
其一是品牌重塑。
继红旗强势复兴后,一汽持续推进奔腾品牌改革,踏上了重塑品牌之路。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一汽奔腾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一汽重振旗鼓决心再出发,从顶层架构重塑品牌,由红旗承担民族品牌向上的使命,奔腾打造精品满足大众消费需求。全新的品牌定位、品牌愿景为奔腾品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8年10月17日,一汽奔腾在云南腾冲发布“新奔腾”品牌发展战略,明确了“物联网汽车创领者”的目标,开启了新奔腾品牌“与时代共奔腾”的征程。同时,一汽奔腾正式启用新LOGO“世界之窗”,启用全新设计的英文标识:“BESTUNE”。
创立于2006年5月18日的奔腾品牌,先后进行了三次换标。2006年,红旗奔腾轿车作为小红旗的继任车型,悬挂“1”字形大拇指车标,也被称作“小红旗标”。2011年,奔腾全面采用了“鹰标”,换标后一直争议不断,奔腾迎来了它的“叛逆期”。
如今看来,一汽奔腾去年更新的不仅仅是车标,而是由内之外,打造更加年轻、开放、互联的品牌,“与时代共奔腾”的品牌愿景符合新时代的特质,一举打破了奔腾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固有印象,让消费者对新奔腾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想象。
其二是产品升级。
在愈加成熟的汽车行业,企业的强势,首先要表现在产品上,产品是品牌经营的重点。没有不好的车市,只有不好的产品。没有好的产品,谈什么都是虚的。
在进行品牌重塑的同时,一汽奔腾也将研发下移到奔腾,搭建研产销一体化管理体系,强化市场需求的快速对应。通过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一汽奔腾对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发起了一场光影“折”学的汽车美学设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