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身处“中年危机”,也要活出精彩 | 车市·中年危机(七)
作者: 黄思贤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张爱玲《半生缘》
之前,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击中了很多中年人的心: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使劲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人到中年,就是处于这么一个独特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身边都是需要依靠的人,而不是你能依靠的人,无论男女,都承担着家庭的重任,不能抽离。 中年人不属于自己,他属于所有需要他的人。
烦恼、矛盾、破局,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难题。如何才能和中年危机交战成功?我从同样经历过的中国车市上,找到了答案。
30岁的魔咒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如是描写,人到了30-40岁之间,将会陷入一种极度难熬的状态,这可以定义为中年危机。
是的,在面对事业与婚姻时,已经三十而立的中年人,常常会在欲望与妥协中左右为难,并产生焦虑、恐慌、抑郁、不甘等情绪。
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同样也患上了“中年危机”的一系列症状。
如果将1985年国产桑塔纳的正式下线定义为中国车市的起点,那么2015年的中国车市刚好迈入而立之年。此时,我国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2000万辆大关,同时汽车保有量也是历史性超越美国,达到世界第一。在井喷式增长的年代,众多车企都赚得盆满钵满。
在销量激增的刺激下,传统汽车厂商开始开疆扩土,四处建厂,销售目标更是不断调高。对于手握数十亿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它们迫切渴望下一个行业“风口”,而汽车行业从来都不缺吸引力。于是科技企业造车,成为了当下中国商业社会的魔幻一幕。
但不得不承认,三十年以来,无论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它们都在各自的舒适区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然而年轻的狂欢总是那么短暂,三年之后,一股“寒风”席卷了中国汽车市场,像一道道休止符画在汽车销量激增的圆舞曲上。
据中汽协公布产销数据显示: 2018年,国内广义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销量比上年下滑80万辆。增速持续回落让中国车市正面临着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溺水行舟,不进则退
电影《独自等待》里,喜欢李静说的这句话:“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
其实,这句话也适合车市寒冬下众多车企。车市寒冬下,无论进口、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不得不面临销量下跌、利润负增长的压力。因此,汽车市场从增量瓜分变为存量博弈。
而对于华泰、力帆、众泰等自主汽车品牌,各有各的不幸,它们要面对的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10月初,平安银行的一封内部文件把力帆、众泰、猎豹以及华泰四家企业送上濒临破产的风口浪尖,虽然它们对传闻予以否认,却也不得不对外承认“高负债”、“流动性紧张”等客观事实。
2019年,力帆汽车的经营基本陷入了停滞状态。下半年以来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乘用车月度产量只有几百台。今年前8个月累计产量同比下滑超7成,累计销量同比下滑近7成。
除此之外,经销商集体维权,加上众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金融公司起诉力帆并索要巨款等等都将力帆汽车推到风口浪尖。力帆汽车的公布的财报显示,力帆汽车2019年上半年亏损9.47亿,对于整体规模不大的它而言,显然目前已处于危机边缘。
名造车,实开矿的华泰汽车今年早前就已被曝停产、欠薪,法院对华泰汽车进行资产调查后发现,其旗下所有子公司已全部被质押,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也已被全部冻结。
而猎豹汽车也早已陷入员工减薪、停工停产,被法院查封银行存款的困境中。由于公司生产经营亏损严重,生产基地开工严重不足等,通过薪酬调整、减负降薪等方式,确保度过“寒冬”这道难关。
与这三家车企相比,素有“保时捷”之称的众泰汽车目前的经营状况稍好,至少车型方面还在推陈出新。但众泰汽车今年上半年也亏损2.9亿,汽车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和12.4%,也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危机。
严峻的大环境面前,除了下滑的落寞者,那些曾经有过逆袭主打性价比的车企也随着潮水退去暴露出更多问题,例如没有产品、渠道、市场等任何一个方面建立自己真正的优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一批淘汰赛的打响,将一些低端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品牌淘汰出局,留下的正是强大的、可以与合资品牌抗衡的中国品牌,这也可以看做是品牌集中、向上的前兆。
周刊观点:
一直很喜欢余华在《活着》中的一段话: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儿。别自欺欺人,当生命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生活中更是充满着一股向上的力量。如今挑战将至,大变局来临,在舒适区呆久了的车企是否已开始自救?如果这些企业挺过了这一关,那么对于企业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
所以我们始终要相信?,那些打不死你的,终究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