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的“拿来主义”,奇瑞如何打破壁垒,成为自主出口第一品牌?
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负增长格局的持续,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将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场。从数据上看,今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产销完成1814.9万辆和1837.1万辆,相应汽车企业出口量为74.8万辆,作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大国,这样的出口比例确实有点低。
在汽车出口领域开拓多年的奇瑞,是中国自主品牌出口的代表。奇瑞在2018年出口量再次突破,获得了出口126993辆的优异成绩,实现了连续16年中国自主品牌出口量第一的车企。今年上半年,奇瑞汽车出口近4.9万辆,占总销量17.2%,出口已是奇瑞的“常规武器”。
奇瑞如何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事实上奇瑞虽然是100%的国有企业,但绝不是一个封闭的企业。相反,从创业之日开始,奇瑞就是一个高度开放,而且是国际化的企业。如果只是凭借一味的模仿和合作,那么永远也不会走向世界舞台。在当时,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而奇瑞想到了一个高招,成功的从技术壁垒中突围了出去。这个高招是什么呢?
寻找大佛学技能
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其实是“雇佣”对方),从伙伴那里学习自己所不具备的技能,心里还想着明儿学会了这个项目就把对方一脚踹开,或者把大佛挪到墙角。这样的策略,在国内的汽车行业里,起自于哈飞汽车,而后来奇瑞、吉利等纷纷赶上,不落人后。
在奇瑞第二轿车厂的一楼大厅里,陈列着从装配第一代旗云(当时叫风云)到现在为止奇瑞所研发的发动机,奇瑞2008年发动机的产能是60万台,2007年奇瑞产销汽车38.1万辆,其中36万台的发动机是自己供给的。
“谋于陋室,成于荒滩”,这是奇瑞1997年建厂起家时的生动写照。奇瑞建厂从发动机开始,发展到2007年100万辆的实力,当时的奇瑞进入到他们称为的发展的第二阶段,除了拥有540多家4S店,覆盖了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中国大陆市场,而打造走向国际品牌的企业,是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
拥有海外6个国家的7个生产基地,产能达到10万辆,这在自主品牌当中足以翘楚,作为轿车出口常年领先的自主企业,正如前文所述,奇瑞正被许多国际公司“看得起”。和美国量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为今后发展谋划高端车型外,与克莱斯勒、菲亚特的合作进展一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