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说:“滴滴坚决不造车”,滴滴:“你认真的吗?”
滴滴造不造车,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共享出行市场,变得更复杂起来。
据路透社报道,滴滴出行计划在2019年收购一家车企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文章称,滴滴已经在今年4月悄悄建立了一支由工程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内部团队。
滴滴此举为哪般?
如果滴滴造车,那就会失去原有的轻资产模式(优势),但在竞争激烈的网约车领域,滴滴还需要对车的资产和运力保持强有力的把控。
直观上看,滴滴的网约车模式无非是链接消费者和服务平台,但在大搜车创始人姚军红看来,滴滴最大的 bug 在于它的供给是不可控的。
也就是说,滴滴和数千家租赁公司建立合作,但车的资产和司机都由租赁公司持有,而非滴滴。
这样一来,无论造车与否,滴滴都必须保证自己手中握有资产控制权。
滴滴开始行动
早在2017年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滴滴出行CEO程维就表示,“2017是滴滴蹲下来蓄力的一年,2018是滴滴跳起来的一年”。
不知道与车企越走越近,是不是滴滴跳起来的第一步。
以目前滴滴的动态来看,和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也许就是其涉足汽车制造商的开始。路透社报道称,大众将管理滴滴出行的部分车队,协助滴滴打造“专门”的服务车辆。初期大众将管理约 10 万辆滴滴车辆,其中三分之二将是大众旗下品牌车型;前期大众将持合资公司 40% 的股份,后期增持 10% 。
在此之前,滴滴联合了 31 家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领域的企业,组建了洪流联盟。这份合作名单上包括北汽、博世、比亚迪、零跑汽车、四维图新、国能 NEVS、雷诺-日产-三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威马汽车、蓥石汽车、众泰等企业。这意味着滴滴开始正式参与整车制造。
程维说:“开放赋能是会洪流联盟核心价值观。未来,滴滴坚决不造车,也不会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看上去一副不与任何人为敌的姿态。
但事实上,滴滴的确在尝试加码重资产,它和车企的关系正在得到强化。滴滴投资人王刚曾对媒体表示:“C2C 的规模优势和 B2C 的品质保证都是用户要的,你不做,就一定有人做。”
王刚的话,放在当下的行业背景下,恰逢其时。
行业变革,掌握城市话语权才是王道
当前,汽车行业的拐点已来,各大车企都面临着重大变革。不仅是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过渡,从人工驾驶变成无人驾驶升级,更是从汽车制造商像出行服务商转移。智能化的汽车将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关键节点,有无限的资本想象空间。而涌入网约车市场的企业们看重的并不一定是这个市场(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布局出行市场,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从产业链下游走到上游),而是在行业变革的关键时刻,掌握城市出行的话语权。
比起车企,滴滴拥有成熟的市场运作和大数据能力,所以在行业的变革中,更懂得如何做起。这也是大众愿意与其成立合资公司最根本的目的——可以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同时积累运营用户的经验。
“为了在这个新生态系统里继续成功地扮演好汽车公司的角色,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客户到底是谁,他们的出行路线究竟是怎样,以及我们的战略应当如何制定。”大众高管说。
很显然,无论是滴滴还是大众,还是其他车企,都想要出行服务这块肉,而谁能在出行市场中掌握城市的话语权,谁才能占主导地位。
写在最后:如今,滴滴已经“出手”了,无论是与车企紧密的合作,还是建立自身的工程师团队,所以,终究造不造车,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滴滴已经明白,想要在出行领域走得更远,就必须要学会 “落地”,无论以何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