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启示录,从濒临倒闭到走遍世界,江淮汽车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在中国商业历史上,每代行业变革的背后都缺少不了行业领袖人物的推波助澜。左延安的出生决定他的一生不会平凡,在新中国成立时出生,与中国汽车行业共同成长。
左延安掌舵江淮汽车22年,在逆境中不断变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带领江淮汽车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地方国有汽车厂,发展到拥有数百亿资产的上市公司,创造了业内瞩目的“江淮现象”。
那么,推动江淮汽车从濒临倒闭到走遍世界,创造“江淮现象”的发展动力是什么呢?
记得左延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们在产品和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能力方面,我们还不够,我们的体系还不够完备,我们的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做了乘用车轿车以后,每一年都有很多的轿车面市,你必须有持续的研发能力,就是这个概念,持续的研发能力我们还是有距离的。”可以说左延安早就预料了自主研发的差距,那又该如何弥补这个差距?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江淮汽车在左延安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学习型组织之路,其主要观点总结起来就是著名的“左式学习观”。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左式学习观”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聊聊。
左延安的“左式学习观”
领导,是培训师。
企业领导,从一定意义上,都应是培训师、培训员。享有“当代企业泰斗”盛誉的GE公司总裁韦尔奇就声称自己是“生产人才”的人。他将每年几次去克劳顿村(CE管理学院)上课视为漫长管理生涯中最愉快、最值得做的事情。他还非常肯定地说过:“一个企业学习的能力,以及把学问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就是最终的竞争优势。”
我们看到,伴随着GE这个“百年商朝”长盛不衰的恰是一部从不懈怠的培训史,而“一把手”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则在于,只有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会重视培训;非凡的企业家必定同时是培训家,所谓“言传身教”是也。
学习,无处不在。
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曾预测:“在未来,公司将比过去更像大学” 。所以我们要把办公室与教室连接起来。“办公室”即泛指一切工作场所,包括厂房、车间等,这就是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立于不败之地的各类企业的共同特征。
学习培训无疑是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的主要途径,是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知识化挑战的重要保障。工作学习化,直接将厂房、车间等演变成学习的课堂或教室。
发展,无时不在。
通过培训、学习与员工成长的互动,培养员工终身学习的习惯。企业领导不仅要动员和组织员工创造财富,同时也要给予每个员工以培训、学习的经历。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通过培训、学习来贯彻人道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不断发展,是密切员工与企业关系、使企业获得持久竞争力的最根本途径。因此,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价值最大化莫过于全体员工素质的持续提高,从而有可能护佑企业“健康长寿”而不是过早夭折。
会用,学以致用。
有时候,很多人学习只是武装了嘴,并没有武装头脑。所以我们要把“有效性”作为培训的基本要求。人类已叩响知识经济之门,一般化的“学以致用”要求已远远不够,而“有效性”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且适逢其时,因为在网络时代,知识的获取更为便捷,知识共享也更充分,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比对手学得更快。
壳牌石油公司的资深企划阿里·德赫斯就认为:“一个成功的公司是一个能进行有效学习的公司。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的能力,可能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可见,所谓“有效性”,其现代内涵主要是指快速有效的学习能力。
培训,要“授人以渔”,也就是说,传授有效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当教导如何在快速索取有效知识方面捷足先登。培训的直接有效性,往往取决于传播知识的快捷与神速;而有效掌握“快速索取知识”的能力,实在是最要紧、最有效的知识。
写在最后:
“左式学习观”归根到底就是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事学习。永远的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去工作去发展去交流,从领导人到底层员工,每一个人都会从中得到益处,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保障。当每一个人都在进步和发展,那么整体上反应出的就是整个企业在向上发展,那么无论这个企业想要实现什么目标都会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