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元的一场豪赌,“干不成,就跳长江”,当年尹同跃哪来的勇气
那一年,尹同跃还是一汽的一名小车间主任,在时任安徽省芜湖市长助理的詹夏来的力邀之下,下定决心要挑起芜湖汽车工业发展的大梁。这是一个很传奇的故事,一切的一切来源于一句话:“我们要造中国人的轿车”。为了这句话,尹同跃和他的伙伴们艰苦奋斗,披荆斩棘,没有让人失望。
一个面带书生气、不爱张扬,却带着奇瑞跌跌撞撞行走了整整13年的人物。如果谁说要30万元成就造车梦想,让你听起来肯定觉得匪夷所思,绝对会说此人已经疯癫,相比如今几百亿砸下去都不见得能溅起多大浪花的造车新势力而言,但是在20多年前,这确实就是尹同跃的全部家底。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当中国政府和德国大众谈判是否能引入一条轿车生产线的时候,少年尹同跃背着行囊从安徽巢湖余岗村的老家出发去往省城合肥,成了安徽工学院农机系(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前身)的学生。当他毕业的时候,德国大众与中国一汽的合资公司也成立了,他凭着自己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就这样,尹同跃开始了自己在汽车行业的工作生涯。当时的他并不知道命运会安排他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只是以自己的艰苦奋斗练就一番过硬的本领,准备好了迎接命运的挑选。
在1992年~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芜湖一家村办工厂一年敲打几百台车,就是一个多亿的产值,这个现象引起苦于经济落后的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注意,由此产生了干汽车的念头。原来的计划是和一汽合作,但发现对方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最后决定自己单干。想上汽车项目的安徽芜湖领导人在1995年1月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于是就想抓住这个机会把项目干起来。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当时只能秘密进行,所以这个项目启动时取内部代号为“951工程”(即国家九五期间安徽头号工程),公开则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对外始终保持低调。从这个神秘的代号上我们不难看出,安徽方面对这个项目给予的大力支持。
芜湖市为了上汽车项目,专门组建一个考察团,由时任市长助理詹夏来带队,去一汽进行考察。就在这里,詹夏来遇见了尹同跃。这就是整个故事的开始。詹夏来当时一眼看中了这个小伙子,于是考察完请尹同跃吃饭。席间,鉴于外国汽车对中国市场占领的现状,詹夏来讲出了自己的设想:创办一个汽车厂,造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尹同跃被他讲得心潮澎湃。最后詹夏来对尹同跃说:“小老乡,跟我回家乡主持汽车厂筹建工作吧!”尹同跃在这种激情的感染下,一颗年轻的、奋发的、报效家乡的心开始蠢蠢欲动。
其实这个时候的尹同跃已经小有名气。尹同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一汽工作的12年,他表现得很出色,曾当选一汽的“十大杰出青年”,出任总装车间主任,并以总装车间主任的身份主持生产了中国第一辆奥迪车,在一汽也算是最年轻的技术权威。在詹夏来的劝说中,尹同跃还举棋不定,但是詹夏来说了一句“总是为外国人做事没有出息。你来,我们做中国人自己的汽车。”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尹同跃,没有人比他对这句话体会更深刻了。那个时候在中国市场上,自主品牌轿车难得一见。在外方占品牌和技术主导地位的合资厂干了十多年,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尹同跃有切身体会。更主要的是,外国人赚够了中国人的钱,却并不在技术上帮助中国,这致使民族汽车产业前景黯淡。就是这句话,造就了一个传奇。
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方法,在于改变对待命运的态度。尹同跃终于下定决心迎接命运的挑战。他抛妻弃子,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辞职,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到芜湖去,“做中国人自己的车!”1996年尹同跃离开一汽,直接去了安徽芜湖,在那里芜湖副市长詹夏来正等待着他去主持一个汽车项目。就这样,尹同跃风尘仆仆的行程开始了。
充满激情的小草房
1995年,奇瑞的创业团队集聚在芜湖开发区的小草屋里,他们的任务除了迎合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也肩负着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的担子。时至今日,这两个目的都已完成。目前奇瑞汽车作为当地最大规模的企业,其本身的产值和对相关周围配套产业的拉动,已经占到当地GDP的40%以上,芜湖也一度成为安徽这个“中部塌陷”的省份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中国人自己的汽车也从此开始傲立在世界的舞台上。
但是,这个成绩是怎样开始的?
尹同跃到达芜湖组建班子的时候,整个项目总共有8个人。当然,后来以“八大金刚”之称列入奇瑞史册的,就是当初这八个不折不扣的汉子。据说,当时,8个人来到需要从零开始的地方,眼前的一切让他们惊呆了:除了农田荒滩乱草和几间破败的茅屋,什么都没有!一群人仿佛坠入人迹罕至的原始洪荒中,创业艰难可想而知。“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迈出了第一步。租了农民的旧房子做办公室,开始做技术规划,画图,然后慢慢招人,搞培训。”面对尘封的往事,如今的尹同跃已经很淡定,好像过去的那些事情只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一样。但是多少年过去了,尹同跃一直记得自己当初那种深切的感受:“起步时太艰难了,没钱,没人,没技术,一切都从无到有,连饭都是自己做。有时真觉得,这是不是开玩笑啊!”
事实上后来的奇迹还当真从这个小草房开始的。
组建团队不是容易的事情,尹同跃“连哄带骗”地完成了这个优秀团队的队的组建。“八大金刚”之后的核心团队是到1997年聚集起来的50多人。其中车身部鲁付俊、东方之子的项目经理高立新是尹同跃在合肥工大的同班同学,据说是被尹同跃“骗来的”。鲁部长原来在安徽安凯客车公司,尹天耀首先找到他,两人掰着手指头算计同学中谁还在干技术工作,于是想起了一直在石家庄汽车制造厂的高立新。“对于我们、尹总和书记,考验都非常大,整个团队都处于彷徨的境地。”孔繁龙,“八大金刚”之一,任生产管理部部长,显然对当时的困境到如今仍是心有戚戚。
“八大金刚”是最初芜湖汽车项目组建时的8个班子成员,他们自称是“抗联”。当尹同跃和班子成员看到这种条件的时候感觉到,什么也没有了,就剩下几个人,甚至奇瑞历史上第一任副总经理也承受不住这种压力,又“叛逃”回去,尹同跃从技术主管接任了新的总负责的职务。团队的组建如此波折和充满“欺骗”,难度可以想象。但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他硬是坚持了下来。
随着工程的开始,基坑上的第一根柱子很快立起来了,工程进度加快。办公桌不够用了,他们就用设备包装板搭成许多简易的办公桌。没钱不敢用空调,冬天技术人员的手冻得连画图的笔都拿不稳。可是选择了汽车,就是选择了苦难和艰辛,而尹同跃更是要冲在最前面,他和20多个同事在四壁透风的草房里凑合着办公,度过了好几个难熬的寒暑。
起步的过程十分艰难,一没有钱,二没有人,三没有技术。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机器仍在日夜轰鸣。艰难中,工地一天天扩大,投入的人力也越来越多,厂房骨架渐渐有了雏形。奇瑞人最大极限地发扬了他们的创业精神,到1999年初,生产线终于安装完毕。这其中有说不完的感人故事。到现在奇瑞人提起来都会眼眶湿润,那个时候安装设备时,机器要从8个仓库运到发动机厂房。为了不丢掉一颗螺丝钉,在刺骨的寒风里,工人们三五成群骑着自行车跟在卡车后,看见掉一颗螺丝钉马上捡起来。因为缺一颗,都得用外汇去买。骑着自行车又要看汽车又要看地面,很不安全。好几次被交警拦住,结果无不感动放行。同样身为奇瑞人,为了完全掌握发动机和生产线技术,一个叫曹玉龙的年轻人肩负着从英国拿回图纸的使命。尹同跃对他说:“这图纸就是你的命!”等了一个月,156斤重的图纸终于拿到,他匆匆赶到机场,却因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