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量不足三千,创十余年最低记录,海马汽车会不会沦为代工厂?
自1988年成立,到2018年,海马汽车已经走过了30年。但踏上而立之年,海马汽车日子并不好过:今年1-11月,累计销量仅6.24万辆汽车,同比下滑49.88%,刚刚达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而如果单看2018年11月的销量,数据更加不容乐观。海马汽车该月销售量为2633辆,同比下滑79.77%,是2007年以来的最低月销量记录。这其中,SUV产品销量为1274辆,同比下滑85.93%,简直是“惨不忍睹”。
曾经的明星车企,已经沦为边缘企业
作为一家老牌车企,海马汽车也曾辉煌过:当年的普力马系列产品,2005年时一度占到国内小型MPV市场份额的80%以上;2002年上市的福美来轿车,更是赢得过中国车市“新三样”的美誉。
到了2014年,海马汽车虽已不如当年辉煌,但有SUV新品海马S5的助阵,依然在中国车市中有一席之地。乘联会数据显示,2016年时,单海马S5一款产品,就有超过10万辆的年销量。
但随着一线品牌的发力和国内SUV热潮的逐渐消减,海马汽车的余晖退去。今年前11个月,海马汽车仅仅销售了6.24万辆汽车,同比下滑49.88%。而这,还是建立在2017年的销量处于不断下滑的基础上。
分析海马汽车如今的“悲惨”状况,表面原因是赖以生存的明星产品海马S5不行了。深层原因却是,海马汽车推陈出新节奏太慢,跟不上市场节奏,没办法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
频频被破产,海马汽车要靠代工而活?
随着销量的不断下跌,海马汽车也加入了亏损的阵营。官方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海马汽车营业收入96.83亿元,同比下降30.29%,净利润亏损9.94亿元,终结了连续七年的盈利。值得注意的是,海马汽车2017年一年亏损,差不多赔掉了过去五年的净利润之和。
到了2018年,海马汽车财务状况依然未见起色,其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2.48亿元,同比减少41.1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77亿元。
由此,频频被破产的海马汽车,真的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那么,该怎么办?海马汽车给出的答案是转战新能源汽车。他们官方表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会占到公司总体销量的30%;到2025年,会全面淘汰掉传统燃油车。
但令人悲伤的是,海马汽车的新能源产品更加乏善可陈。今年11月份刚上市的海马爱尚EV和海马E3,在同级别车辆中处于较低水平。以续航为例,主流微型电动汽车已处于综合续航300km的水平,海马爱尚EV却只能续航202km;主流紧凑型电动轿车已处于综合续航400km的水平,海马E3却只能续航315km。
这让关心海马汽车的人们,感到无比沮丧。
不过海马汽车倒也不是活路,如果小鹏汽车能够大卖,他们也有望获得不菲的收益。这是因为,在2017年,海马汽车已经和小鹏汽车签下了代工协议,双方约定合作4年,规划年产能5万辆。对比海马汽车2018年前11个月5.69万辆的生产数据,小鹏汽车一年5万辆的订单可是一个大买卖。
而且,合同到期的时候,海马汽车还有望继续为小鹏汽车代工,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收紧了生产资质的发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双方约定了继续合作的可能性。
但如果这样,长期下去,海马汽车可能沦为代工厂,靠代工活下去。
代工并不丢人,但靠这个活下去风险大
对于海马汽车而言,帮造车新势力代工生产并不丢人,毕竟自己本身的品牌形象就不是高大上的,更何况,像一汽这样的企业都在帮新特汽车代工生产。
实际上,传统车企帮造车新势力代工生产,对自身是大有好处的:一方面,闲置产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既获得了经济上的收益,又保住了工人们的工作;另一方面,积累纯电动汽车的生产经验的同时,自身品牌还可以借着造车新势力扩大曝光量。
不过如果海马汽车想靠代工活下去,将不得不面临巨大的风险,主要原因是这样的:当前海马汽车的代工合作伙伴只有小鹏汽车一家,如果合作伙伴未来生存状况不佳或者突然获得生产资质“跳票”,都会置海马汽车于“深渊”。
但有了富士康“代工模式”的成功,海马汽车在汽车领域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只是这需要海马汽车有足够的勇气去挑战和改革,能够沉下心来给别人当绿叶,提供足够诱惑的机会和效率。但必须指出,即使这样,胜利的希望也很渺茫,因为残酷竞争之下,还不知道有几家造车新势力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