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托车到汽车的跨越发展,本田宗一郎本田,唯有坚持,才能成功
本田最近全新的CBR1000RR(摩托车)即将面市,这次将会在日本东京率先展出。而这次的机车也不负以往本田摩托的特色,不仅有最大马力预计达到220匹、直列四缸VTEC,更是新增了定风翼以及最高规格的SP版亦不可或缺。不仅外表炫酷更是有着不俗的动力和稳定性。
本田的摩托一直在飞速发展,而本田也靠着摩托车的根基打开了汽车市场的大门。本田作为日本汽车品牌,它的发展真是一波三折,本田宗一郎不仅是一个摩托行业的成功者,更是一个善于创造不可能的本田汽车创始人。今天就来说说本田宗一郎创造的“不可能”。
第一个“不可能”:日本政府部门不认可本田进入汽车行业。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日本国内的贸易形势开始呈现出了越来越自由化的倾向,很多人都开始尝试自己创业,然而这和当时日本政府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当时的日本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政府急欲回到国际社会里去。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让国际社会对自己刮目相看,就要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用经济实力说话。出于这样的考虑,日本政府决定要将国内的一些重要产业进行合并以扩大规模,日本的汽车产业当然也名列其中。
为此,通产省打算以丰田、日产等大厂为中心,将日本汽车业界重新组合成三大集团,以此来壮大日本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然而,这对于本田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这就意味着本田将不会有机会染指汽车业。得知这一消息后,本田不禁大发雷霆,他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大吼道:“这真是再愚蠢不过的事了。”
虽然通产省的政策已经下达,但本田根本不去理会。他向汽车业进军的决定已定,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更改的。于是,本田很快就发表了一个声明,称自己要加入四轮汽车的生产行列中去。如此胆大包天的做法自然引起了通产省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把本田召进了办公室。接见本田的是通产省企业局的局长。两人一见面,企业局长就开门见山地说:“你写的报告我们已经看过了,本田先生,你的这个想法有些不合时宜,希望你考虑清楚!”
本田一听就火了,说道:“将来汽车进口必然会朝着自由化方向发展,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潮流。我们更应该顺应潮流的去发展。”局长道:“自由化之后,日本厂家必定无法跟美国三大厂家及欧洲大厂对抗,我们目前没有跟他们进行竞争的实力!如果你执意要制造汽车那么只有和其他大厂合并。”
本田直接回到:“实力?谁说我们没有呢?如果你们一定要我们跟其他公司合并,就请先认购我们公司的股票,出席本公司股东会发言好了!”本田的这番话把局长说得哑口无言,双方都是怒火中烧。
最后在本田的强烈坚持下,通产省虽然火冒三丈,却拿他没办法,只好听之任之了。本田不禁为这个胜利暗自庆幸。
但是当时的社会众所周知,汽车业是一种高度成熟的工业体系,世界汽车业的市场已经被那些知名的汽车生产企业牢牢地掌控着,本田技研在他们眼里充其量不过是个没有竞争力的无名小卒,根本不值一提。事实上,本田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
第二个“不可能”:“研发新汽车,挑战世界赛车大赛,赢得冠军,打出名气”
于是,本田向外界宣布了将参加汽车行业竞赛的消息。通产省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更加觉得本田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本田才管不了那么多,此时的他已经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赛车的研制上。
1965年8月,本田的第一款赛车研制成功,并参加在英国举行的一级方程式大赛。可比赛结果却让本田大失所望,本田的赛车由于发动机的问题在大赛中大败而归。本田气愤极了,他命人把发动机送回研究部,开始亲自对发动机进行研究和分析。又将图纸在桌面上摊开,一遍又一遍地观察,最后发现汽缸上有很多伤痕。原因找到了,新改动的发动机方案有很大的问题,而且未经过调试所以上了赛场才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这次失败对于本田来说具有重大的警示意义,他意识到想要制造出高质量的的赛车,就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田对发动机进行了改进,并且重新设计了一个方案。
1965年10月,世界一级方程式大奖赛在墨西哥开战,本田又带着他的赛车前去参赛了。他的赛车最终击败了驰名世界的法拉利和莲花汽车而夺得了冠军。至此,继1961年本田摩托车在TT大赛摘取桂冠之后,本田又一次在四轮车大赛上荣获了“世界第一”。本田终于实现了自己两个“世界第一”的愿望。
不久,本田和一个通产省官员不期而遇,本田挺直了腰板,自豪地说:“你们那位企业局长大人,总想卡我们的脖子,我要是不据理力争,哪会有今天?日本省的官员不免有些尴尬,半天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取得了这次胜利之后,本田更加坚定了生产汽车的决心。但是当时的市场本田所拥有的名气实在不高,只有求新求奇才能在世界汽车市场站稳脚跟。
第三个“不可能”:“创新带头,出奇制胜。CVCC引擎的出现带着本田走向全世界”
当时,无论是赛车还是客车甚至于小型汽车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资源的不完全利用和空气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化。这是因为工业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单方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使得全球性公害问题变得日益严峻起来。工业三废对陆地、大气和海洋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到了20世纪60年代,全球性反对工业污染的声音开始高涨起来。这种反对声音对于全球汽车制造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人们已经开始把谴责的矛头指向了排放废气最严重的汽车。很多环境组织指出,很多汽车发动机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而排出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元凶。后来证实确实是这样。
在1967年,美国联邦政府为此专门出台了一项反污染法令。后来参议员马斯基针对该法令提出了修改案,并且得到国会一致通过。该项法令对汽车排气作了具体规定,即排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在1975年1月前,要分别比未作限制时(1971年)减少90%,(每行1公里,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氧化氮的排放量分别在7克、0.3克和0.6克以下)。
第二年,即1971年,日本国会也响应美国国会的号召,设立了类似的法律限制。这对于日本各大汽车行业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此时的本田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这正是自己追赶丰田和日产的最佳时机。毕竟相比于老品牌市场还是疲软的,但是在这个事情上,所有的汽车行业都是站于同一个层面的。
丰田和日产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使用催化剂的后处理方式从而达到较少废气排放的目的。但本田认为,使用催化剂方式决不是减少尾气排放的最佳途径。他认为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改良发动机的结构,只要发动机不产生废物,就无需添加任何附加装置。
本田公司是以开发发动机技术起家的企业,因此本田对于这方面的技术创新信心十足,并且此时的本田公司已经在改良发动机方面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所以,本田决定在这个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试图在改良发动机结构上有所突破,并且借此超越丰田和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