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00辆,最贵国产电动车的工厂什么样?
8月27日,豪华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极星(Polestar)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预计9月实现量产,售价145万元的极星1将从这里销往全世界。
国产车中,除了100辆定制限量版红旗L5,极星1是售价最贵的车型了,同样也是限量版,一年500辆,计划生产3年,一共1500辆。
极星1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双门四座GT跑车,搭载2.0T双增压发动机和电驱动系统,系统综合功率447千瓦、600马力,综合扭矩1000牛·米,百公里加速4秒,纯电续航150公里。
极星1的车身部分结构、发动机盖、车门、行李箱盖和车顶中众多部位都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对生产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样的车型,生产它的工厂什么样呢?
极星成都生产基地2017年11月20日开建,经过1年多的建设,2019年初竣工进行生产设备测试与人员培训,首台模具测试车型今年1月正式下线,5月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从外观看,让人丝毫联想不到是工厂,更像一个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建筑整体不是方盒子楼,而是流线型,外立面为钢结构和玻璃。楼内楼外被黑、白、灰三种色调充斥,冷峻淡雅。基地的设计单位是挪威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斯诺赫塔(Snohetta)。
除了艺术气息外,节能环保是极星成都生产基地另一大特色,LED节能室内照明系统、更加环保高效的新风及补风系统,整个空间从设计上充分考虑采光的需求,实现最大限度的环保节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排放方面,成都生产基地采用环保水性低温漆,与传统涂料相比,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减少80%,废气处理设备能将涂装车间产生的VOC气体经处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VOC排放远低于欧盟标准。
组装生产线上配有尾气排放管,如果出现车辆调试的尾气,都可以通过管道排放到外面,保护车间里的工人呼吸健康。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车身结构中的大量使用是极星1在工程技术上的一大亮点。得益于碳纤维材质独有的特性与性能,让设计师梦想中的前卫极简设计可以变成现实,比如巨大的一体式蚌式前机舱盖、低位置流畅舒展的车顶曲线以及贯穿车身侧面犀利的特征线,这些传统钢材无法展现的特征元素打造出极星1与众不同的车身轮廓。
极星1的上车身几乎都是全碳纤维打造而成,包括车身侧围、车门、前翼板、前机舱盖和后行李箱盖。这让极星1的车身比传统钢结构车身减重230公斤。
当然,碳纤维同时带来了制造工艺上的复杂。
极星成都生产基地是国内首家具备完整碳纤维车身结构制造工艺的汽车制造工厂,设有碳纤维车身成型室与碳纤维车身喷漆室,通过尖端的生产设备与技师精湛手工艺的结合,完成从碳纤维车身结构件预处理、碳纤维车身结构粘合成型到整体碳纤维车身喷漆的完整制造工序。
碳纤维车身成型室负责将完成表面处理的碳纤维材质的车身侧围、顶棚与下车身金属地板进行粘合,组建完整的车身结构。这对于材料、工艺与技术的挑战巨大,极星首次在国内采用了陶氏化学的进口粘合剂,确保碳纤维车身结构坚固,同时保障其安全环保。
20万平方米场地、250多名员工一年只生产500辆车,平均每个工作日2辆,可谓奢侈。极星中国区总裁吴震皓透露未来还会有其他车型在这里投产:“对工厂的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考虑,我们并没有特别铺张浪费地做这个工厂,不只是为了极星1这一款产品,未来会支撑更多产品。”
已经上市还未交付的极星2在浙江台州的路桥工厂生产。因为极星2是CMA架构,与同平台的沃尔沃XC40共同生产经济性更高,工厂由沃尔沃管理。
极星成都生产基地还拥有独立体验中心与专业试车跑道的汽车工厂,展厅看静态展车、试驾赛道做动态体验、开放式工厂随时接受访客参观。显然,极星要打造的是一个可以与用户互动的品牌,这种互动可以从车还在生产线上的时候就开始。
吴震皓没有透露成都基地的运营成本有多高,强调极星与造车新势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有很强的母公司作支持,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前沿技术开发、供应链配套方面都能与两大股东吉利集团、沃尔沃汽车形成协同效应,极星可以把所有资源和精力用于如何打造一个新的豪华电动高性能汽车品牌。
销售渠道方面,极星已经在15个城市拥有20家零售店,今年第四季度,在北京的侨福芳草地中心还会开中国第一家客户体验中心。
尽管还没开始销售,极星通过它风格强烈的生产基地已经开始向外展示品牌形象,这与特斯拉曾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生产、部分新势力靠代工生产形成鲜明对比。
超高逼格的工厂能否让产品炽手可热?年底前答案将开始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