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汽车史,“重庆长安”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章节
“重庆是一座包容的城市。”许多外地人如此评价山城。
一直以来,重庆都是一个融合多元文化的城市,如码头文化、袍哥文化、棒棒文化、陪都文化等。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造车历史中,重庆也沉淀出底蕴深厚的汽车文化。
自重庆1957年造出第一辆汽车起,在山城人民“与天斗,与地斗”的造车历史中,重庆创造不少“第一”,也记录了父辈或祖父辈的成长与青春。他们应该被记住,因为这是他们的青春,也是重庆——一座网红城市的足迹与记忆。
01
重庆第一辆公交车——奔驰牌怡宁客车
大货箱,敞篷,长板凳,一股柴油味。这就是重庆第一辆公交车的样子,现在恐怕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老重庆”还有点印象。
车虽然“破”了点,可在当时却是了不得的“洋货”——德国原产的奔驰牌柴油敞篷客车——怡宁客车。这车是由1933年重庆公交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口”的第一辆公交车,也是当时唯一的一辆。当时营运线路从曾家岩到七星岗,虽然只有3.5公里,且时速只有20公里,但很多人为了体验一把“高科技”,宁愿花钱排1-2小时的队。
相较现在的公交车,怡宁客车完全是两码子事。现在看来,这辆车就是一辆带顶篷的卡车,在货箱里摆上凳子,真是“减配”得有些苛刻。当汽车行走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乘客随着车厢的颠簸被晃得七荤八素。尽管如此,重庆市民还是乐此不疲。至今想来,当时人们的心思简单、知足常乐的心态真是可贵。同时,也为那时公交车的简单感到不可思议。
02
“中国造”第一辆越野车——长江牌46型越野吉普车
大多数人都以为:吉普是北京的,因为有北京吉普212嘛!
的确,212是属于北京吉普的,但吉普其实最早是属于重庆的。
1957年,长安汽车厂在没有机床、模具等设备的情况下,“临摹”美国威利斯CJ-5吉普车,历经大半年时间,硬是用锤子、榔头“敲敲打打”出了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长江牌46型越野吉普车。也许这是世界上唯一一辆纯手工制造的汽车。
这辆车的整车重量为1150千克,搭载一台2.2L直列4缸8气门、最大功率为65匹的汽油发动机,使其最高时速达115公里/小时。就算现在看来也还是挺不错的,除了13.7L的油耗略偏高外。
两年后,恰逢新中国成立后的建国10周年国庆大阅兵,在领导部门要求下,20辆“长江牌”出现大阅兵仪式上,成为“长安人”最自豪的事情。
这批“长江牌”一直生产到1963年,一共生产了1390辆。最后,在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下,“长江牌”技术才被转给了北京吉普车厂,也才有了后来的“北京212”。
03
重庆第一辆合资车——长安铃木
重庆的第一台合资车——长安铃木,脱胎于日本铃木的Carry微型卡车。
作为重庆的第一台合资车,长安铃木的“合资之路”可谓艰难重重。1981年,长安以购买的两台铃木Carry微型卡车为“母版”,计划拆开了进行“解剖学”。可是技术人员面对上千个零部件犯难了,因为技术太高级,无从下手啊!无奈,后来只得与日本铃木公司合作,改为技术引进。
1982年,在铃木公司的“刺激”下,长安开始对铃木汽车进行试制。一年后,一台原装发动机、零部件国产和一台零部件原装、发动机自制的样车成功制造出来。至此,长安才算拿到与铃木合作的“门票”。
两年后,长安与铃木签署合作协议。有了铃木汽车技术背书,当年年底,长安就生产了700多辆,市场反应好到卖断货。
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其实当时长安获得汽车生产资格是在第二年,也就是说,1985年,长安才算一个真正“有名有份”的汽车制造厂。
之后,长安与铃木合资生产奥拓——没错,就是老重庆至今改不了口的“拓儿车”。长安的做法与当时大多数国产汽车的做法一样——散件进口,国内组装。
但即便这样,这还不算真正的长安铃木。重庆第一辆合资汽车——长安铃木,是在1993年长安铃木合资公司成立后,于1995年才下线的,就是近10年前才退出重庆出租车市场的“小黄车”——羚羊。
04
重庆生产的第一辆插电混合动力汽车——长安杰勋
2009年11月6日,长安杰勋正式上市,据称是国内首款量产的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同时也开启了重庆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大幕。
其实,第一辆杰勋早在2007年12月就已经下线,只是当时还只限于“公用”,先后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服务用车、中央机关早期公务示范用车。
作为“重庆造”的第一辆插电混合动力汽车,长安杰勋的动力主要来自长安自主研发的1.5L发动机和13kW永磁同步无刷电机。在这套动力系统的加持下,油耗可以节约20%以上。虽然该车最后以“上市当年就以1300辆的总销量”悲情谢幕,也早已因现在风头正劲的长安CS75 PHEV、CS55蓝动版等混动车型被人们遗忘,但它打开了重庆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窗户,是它开启了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