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观 | 不靠救的不用救,不该救的也救不了
自2018年5月份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28年后出现快速下滑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车市增长压力与日俱增。2019年1月份的新年伊始,国家十部委就发布了推进“汽车下乡”的实施方案,各大车企积极跟进,纷纷发布惠民政策。
这还不够,到了今年5月,广州、深圳陆续出台了增加车辆指标配额;三部委发布禁止纯电动车限行限购政策,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
事实上,“汽车下乡”政策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早在2009年-2010年期间实施过,而2009年的“汽车下乡”政策使得中国汽车市场同比增长46.15%,同时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越了千万辆门槛,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而曾经两次救市的“购置税减免”政策,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当政策的推手再次有意驱动汽车市场企稳回升时,汽车市场却呈现出“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尴尬局面。
“汽车下乡”耐药性?
政策救市有没有效果?或者说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曾经被政策一次次挽救与水火之间的“利好消息”,此时是否还是当时的灵丹妙药呢?
在“汽车下乡”政策出台后,汽车市场的下滑态势仍在加剧,到今年5月份,同比下滑达到了创纪录的-16.4%。显然,“汽车下乡”政策没能对车市起到良好的疗效,原因主要是两点。
一是此次救市力度不够。2009年-2010年的“汽车下乡”政策中还包含有对不同排量车型的购置税减免内容,而此次的政策中并不包含。
其次,彼时的政策直接刺激了微车市场。长安、江淮、哈飞、昌河、五菱等汽车企业由此崛起,赚了个盆满钵满。据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国内微型车市场增量达100万辆,农村汽车彻底沸腾。
而当下的汽车市场,微车正处于急速的下滑之中。以盛产神车的上汽通用五菱为例,该公司今年已经连续6个月销量处于暴跌状态,上半年累计实现新车销售74.5万辆,同比下滑29.2%,远超中国乘用车市场14.0%的整体跌幅。
虽然新的“汽车下乡”政策主要针对的是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直接瞄准的是轿车以及SUV市场。但两年前的那次购置税减免的救市已经将1.6L及以下排量的车型的消费进行了提前的透支。
当救市遇到了“救市后遗症”,疗效就再也不显著了。
救谁?
在一季度“汽车下乡”基本以失败告终后,5月初,国家宣布严禁出台新的汽车限购措施,并开始督促消费能力更足的一线市场逐步放松管制措施。5月底,汽车消费大省广东出手,逐步放宽广州、深圳两地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释放18万辆新增额度,同时延长国五国六过渡期,为车市持续赋能。
事实上,在经历2014年-2017年连续四年的增长后,四五线城市对汽车产品的需求量已经得到了较为充足的释放。北上广深以及一二线城市,随着城市体量的持续扩张以及强大的吸金能力,仍然具有较强的需求亟待释放。
如在6月初的2019重庆国际车展,在七天的展会时间里,吸引人流超过50万,各大品牌成交车辆达到27268辆,平均价每天约有近4000辆的成交量。由此可见,车市或许没有想象中的冷。而那些感受到病毒刺骨的车企,更多的应该从自身寻找解决之道。
今年上半年,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终端销量总计745,409辆,同比增长22.4%。其中,广本上半年终端累计销量为380,605辆,同期增长12.7%;东本上半年终端累计销量为364,804辆,同期增长34.4%。
而拥有出色表现的厂家还有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豪华车市场除了BBA以外,二线的雷克萨斯也在市场上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表现。由此可见,越靠近金字塔顶端的品牌,受市场的波及最小。
中国市场是全球汽车品牌最多的市场,即使对全球第一大市场而言,这样的品牌密集度也太过臃肿。
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进入一个自我调整的周期。只不过,这一次市场的自我调节进入了从未有过的深水区罢了。
这是无法逃避的规律。在这个时期,比拼的就是企业的耐力、底气以及勇气。“凡杀不死我的终使我强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向上发展,对于备受挫败的自主品牌而言,坚持产品力和品牌力向上才是唯一的出路。这一点,和车市的好坏无关,或者说和车市的一片向好无关。
能走向终点的,必然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打败。不靠救的不用救,不该救的也救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