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N观察 | 冷酷6月后,下半年车市会温柔些吗?
上半年市场冰封,但大规模的淘汰赛仍未到来。

作者 | 姜 鹏
编辑 | Jane
来自帮宁工作室(gbngzs)的报道
棋至中盘。
密密麻麻的数字里,惹眼的数据零星可见。SUV单月同比增长或许是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之一,但在车市连续12个月下滑中已很难感受到暖意。
这是中国车市的6月故事。
2019年7月10日,相比于乘联会用被刺激零售数据“挑逗”兴奋中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带来的6月账单要冷酷很多。


01.
乘用车产量跌破千万辆
车市有多严峻?
2019年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9.5万辆和205.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3%和9.6%,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别缩小3.9和6.8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销量172.8万辆,同比下降7.8%;商用车销量32.9万辆,同比下降17.8%——市场之糟糕已从乘用车蔓延至商用车领域。
7.8%——2019年上半年收官战里,同比降幅最终被控制在两位数以内,但却是今年的最优成绩,与SUV单月实现同比增长0.3%宽慰着市场。
谁都知道数字是怎么来的。
“受2019年7月1日部分地区切换国六标准,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过渡期于(2019年)6月25日结束,在厂家和经销商促销政策的共同促进下,乘用车市场需求比上月有所回升。”
是的,中汽协列出的条款都不是维持车市持续增长的动力源,短暂刺激虽能拉回一些颓势,但因经济形势严峻、消费信心不足以及政策效果不明显,上半年的萧条依然难改。
“国家政策效果低于预期,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历经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提振市场但不明显的前提下,一位不具名的东风本田人士如是总结半程业绩。
来看上半年市场表现。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3.2万辆和1232.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7%和12.4%——是近几年颇为糟糕的一组半年数据。
还有更糟糕的数据。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97.8万辆和1012.7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5.8%和14%。遑论两位数的同比下滑,跌破千万辆产量已充分展示市场惨烈的一面。
整体难堪,局部自然困难。
上半年,轿车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2.9%;SUV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3.4%;MPV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4.4%。
独善其身的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步伐。其6月销量15.2万辆,增长80.0%;上半年销量61.7万辆,增长49.6%。但受制于体量,新能源依然不能有力纾解市场。
低气压下,大家过得都不太好。
头部持续震荡,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的下滑已拖累上汽集团;中部分化,丰田与本田的合资公司春风明媚;此外,法系、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都难言乐观。
继连续3个月市场份额跌破40%后,中国品牌上半年累计销量下滑至399.8万辆,市场份额同比下降3.9%,至39.5%。
行业承压,分化加快,市场集中度也在缓慢提升。2019年上半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销量合计为1099.7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2.1%,但占据汽车销售总量的89.2%,高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
从宏观承压到微观遇困,可以说这是一个几乎迟滞冰封的车市。问题是,下半年是否会有一股炙热火焰慢慢融化这层冰沙?
大家都在祈求下半年车市能温柔一些。

02.
全年或许5%负增长
“主要原因还是经济持续下行,消费信心不强。”总结上半场的下滑,中汽协秘书长助理陈士华这样展望,“随着下半年基建设施加快,经济宽松政策制定,市场向好可能性更大。
中汽协秘书长师建华进一步判断,下半年市场将回暖,但也不会太好,全年可能出现5%的同比下滑。“前提是行业改善、政策到位、企业努力以及消费信心能恢复。”他说。
同比下滑5%不仅与今年初的判断大相径庭,更是近几年来中汽协最不乐观的预估。
上诉东风本田人士认为:“全年预计会下降,而且幅度不小,乐观可能出现4%~6%降幅,悲观大概率超过这个降幅。”2019年5月,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林杰便对全年做出“下滑,局面比较严峻”的判断。
已有的共识是,在供求关系长期失衡导致价格体系紊乱的影响下,在经济形势、消费信心恢复并不明朗下,与上半年相比,尽管对下半年预期提升,市场回暖期待更高,但并不意味着神经可以放松。
前方淡季来袭。
2019年7月,因国六切换所致,市场一边需要不断激发客户的消费欲望,还需要应对因国六提前透支购买力的考验。乘联会的判断是,2019年7月终端零售市场活力不强。
市场已有些心慌意乱:取代上汽大众位列车企排名第一的一汽-大众有着“7月终端数据承压较重”的担心;一度高歌猛进的东风本田亦承认“七八两个月销量压力比较大”。
这种短期担忧叠加长期严峻形势,汽车企业需要权衡。
但越是复杂的环境,谁的反应速度快,调整能力强,行动更快,谁得到青睐的机会就更多。
吉利汽车率先做出表率。
发布2019年6月终端数据不久,吉利汽车就外公布将销量目标下调10%,至136万辆。对这样的选择,吉利品牌销售公司总经理宋军解释道:“竞争趋严下,吉利将更注重体系的健康和全价值链合作伙伴的可持续发展,谋求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向来对市场敏锐的东风日产选择继续进攻。裹挟强大产品力,新轩逸将在2019年7月中旬亮剑,在A级车虚弱时刻意图指染更多份额。
东风本田则提出,不能推卸压力,只能紧贴市场,踏实去做,积蓄力量更好服务市场,才是更好的应对之策。
他们都在拼行动。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调整的机会与空间。
2019年上半年,市场冰封,但大规模的淘汰赛仍未到来,得到重庆市政府输血的北汽幻速和卖房求生的海马汽车依然坚挺。只是当残酷的规律法则开启命运磨盘时,它们还有多少运气与支援来抵御?
“你不觉得汽车行业里企业太多了吗?”对于车企淘汰问题,师建华在现场反问道。他认为,市场竞争趋严,消费更见谨慎,对产品更加严苛。“自主品牌下滑主要是因为中低端产品居多,缺乏打硬仗的本领。”他说。
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更是大胆直言:“淘汰赛下,不仅自主品牌最终剩下三到五家,合资品牌同样如此。”
对于能基本保证生存的规模,陈士华认为,“一般而言,车企要确保月销过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