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白名单取消 外资电池品牌的春天即将到来?
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和《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双重刺激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取得飞速发展,其中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出货量连续两年(2017年、2018年)超过松下、LG化学等国外电池巨头,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够超越松下,主要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122万辆,同比增长50%;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为56.98GWh,同比增长56%,其中宁德时代的装机量达到了23.43GWh,占据着41.19%的市场份额。不过随着《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废止,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依靠政策红利赚钱的日子即将到头了。
▼
工信部取消动力电池白名单
6月24日,工信部官网站发布文件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经研究,决定自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2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同时废止。
2015年3月,工信部为了引导和规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发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下文简称《规范条件》),《规范条件》对动力电池企业在生产规范、产能以及技术标准等多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只有符合相关要求的电池企业才可以进入《规范条件》企业目录。
由于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只有搭载了进入《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电池车企生产的动力电池才能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并获得新能源补贴,因而《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也被业界称为“动力电池白名单”。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11月起,工信部共发布了四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录,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天津力神等共57家自主品牌电池企业进入该目录,而松下、三星SDI、LG化学等外资电池企业则一直未能入围。
此次工信部废止《规范条件》及其企业目录,这意味着目前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市场将可能对外开放,同时更多的外资电池企业或将进入国内动力电池市场。
▼
外资电池品牌将迎来新的机遇
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废止,对于想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久的外资电池企业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早在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时,三星SDI、松下以及LG化学等外资优质动力电池企业就已经做好了进军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规划并初步实施。
然而后来由于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导致使用外资品牌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无法拿到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原先使用外资品牌电池的车企纷纷转向国产品牌动力电池,与此同时这些外资品牌电池企业也开始放缓进入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节奏。其中,三星SDI在2017年暂停了西安工厂二期项目的建设,SK Innovation(简称SKI)关停北京工厂,LG化学则把它位于南京的电池工厂转让给吉利集团旗下的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即将于2020年年底退出以及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取消,外资品牌电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开始逐步被清除,在未来几年内它们必将会重返中国市场。
事实上,在2018年它们就开始为再次进军中国市场做准备了。其中,LG化学于去年7月宣布投资20亿美元在南京建设年产能为32GWh的动力电池工厂,预计将于今年10月开始量产,2023年全面达到规划产能;2018年12月,三星SDI宣布重启西安动力电池工厂的二期项目,同时松下宣布将投资数亿美元用于提升其位于大连的动力电池工厂的产能。
写在最后
从长远来看,电池白名单的取消更有利于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笔者认为,此前在电池白名单的保护下,虽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迅速发展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导致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呈现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局面。外资优质电池企业进入后,将会加速动力电池行业洗牌并淘汰落后的产能,同时也会提升整个电池产业的活性,倒逼国内电池企业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品质,并降低动力电池的成本。
对于车企而言,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开放,它们在动力电池供应商方面将会有更多选择,避免目前只能绑定一家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局面。正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所说:“对造车新企业来说,资质和白名单是两座大山,白名单的取消,意味着更多技术路线选择,更经济安全的动力电池时代的开始。”此外,电池白名单的取消也有利于加速合资车企在国内投放新能源车型的步伐。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