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贾可:目击中国第一次海射,论航天与汽车之关系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2019-06


贾可:目击中国第一次海射,论航天与汽车之关系


贾可:目击中国第一次海射,论航天与汽车之关系

中国汽车业一直盯着马斯克的方向,而火箭发射、探月工程等等面向日月星辰的行为都带有突破现状奔向未来的象征意义。

贾可:目击中国第一次海射,论航天与汽车之关系

2019年6月4日下午3点钟刚过,拿着WEY品牌特制的中国第一次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简称“海射”)船票,我拉着行李在烟台港登上了全长178.8米的“渤海钻珠”号轮船。

贾可:目击中国第一次海射,论航天与汽车之关系

船不小,是小时候大人所说的“万吨轮船”,类似陆地上的“摩天大楼”的意思。它是目前国内吨位最大、载客数量和载车数量最多的客滚船——3.5万总吨,乘客定额2038人,可载大小车辆300余辆。

这艘黄海造船公司制造的大船,渤海轮渡花费了将近4亿元。它于2014年9月12日下水,日常往返于烟台和大连之间。此次被征用是拉各地来宾包括烟台本地要客数百人去实地观看这次“海射”,他们为此将有这次难忘的要在船上住两晚的旅程。

我国陆上的几个火箭发射基地——西昌、酒泉、太原和文昌,一般中国人都可能耳熟能详,说不出全部,说出其中一两个,恐怕是没有问题的。但海上发射从未听过,只知道海上有观测船。这无疑让人充满好奇。

上船之后,服务员引导,我乘电梯到九楼,找到了自己的二等舱,那是两人一间的标准间。屋里有能淋浴的卫生间,有现在自己几乎不看的电视机,还有看得见风景的大窗户以及窗户边上的两张椅子和一张茶几。这条船上的一等舱,也就是类似五星级酒店的豪华大床房,这次非常抢手,常人难以抢到。

贾可:目击中国第一次海射,论航天与汽车之关系

我上船的时候,同伴已经先上,两人一把房间钥匙,我就免得再领一次,暗自庆幸逃过一次大麻烦——那些已经上船的客人们正挤在一起凭船票领钥匙,这同火箭发射上天所体现出来的严谨秩序有点不合拍。

细看了一下船上的乘客,有的明显高级干部模样,也有一群群身穿带有中国航天字样工装的人,也有的看不出身份,但所有的人都兴致勃勃,我看见有人对着船票拍照,然后听见议论说,这两天在烟台,官够不够大,关系够不够牛,就看有没有这张船票了,虽是段子,也看出这个船的使命的不同寻常。

贾可:目击中国第一次海射,论航天与汽车之关系

但无论如何,能登上这条船的人都是幸运儿。毕竟我们都将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而我和另外十多位汽车媒体从业者有幸能侧身其中是因为长城汽车WEY品牌冠名了这次要发送的火箭。

贾可:目击中国第一次海射,论航天与汽车之关系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意思在于中国社会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舆论,认为中国汽车不如中国航天,要向对方学习。但中国汽车人好像又不服气,这导致两者之间好像成了冤家,在最近几年诸多行业企业争相和中国航天结为事业合作伙伴的时候,中国汽车集体没有动静。

这一次动静来了,而且来头不小。

热点起来了

2006年,我创办汽车商业评论,最根本的出发点想来也是很多人不会理解,就是我认为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的产业,不能没有一本与之相匹配的刊物,自己的内心是被汽车——这个工业之花所激荡的。而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那时也才刚刚开始它的黄金时代。

但就在当年,被称为运载火箭和汽车复合型专家何德胜先生大概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汽车面对中国航天而脸红。然后引来了汽车界的一片抗议,而整个中国舆论界则也从字面上理解何教授的话,认为中国汽车就是不行,认为中国汽车人没有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坚忍不拔的“航天精神”。

贾可:目击中国第一次海射,论航天与汽车之关系

其时,人们被2005年10月神舟6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所鼓舞,而当时初生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还顶着类似“奇瑞奇瑞修车排队”的骂名,魏建军以哈弗为名的SUV征程也才刚刚起步,而且那时SUV还被他叫做CUV。

于是,从那时起,似乎可以这么说,中国汽车和中国航天就结上了梁子。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专家,一说中国航天就觉得了不起,一说起中国汽车还是“董小姐”的作派。这让很多真正了解中国汽车的人觉得这是不正确的。

原因在哪里?最重要的是,两者的类别不一样。航天产品是2B的几乎是单件军工产品,而汽车则是2C的最复杂的大规模的时尚和大宗工业品。这导致两者所需要的管理边界、经营理念、核心技术、成本控制完全是不一样的——航天最根本需要解决的是有与无的问题,汽车要有竞争力则要解决好与差的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把宇航员送上天,但是飞机至少是航空发动机还要靠外力的原因。航天和航空一字之差,但因为航空在类别上有点接近于汽车,是大宗工业品,数量级上要比航天大很多。即使航空发动机行也不成,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航天工业强大、航空工业也相对强大,但汽车工业等民用工业至今还非常困难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是无视国宝级别的中国航天精神,不是要反过来说,中国航天见到中国汽车而脸红,而是说,中国航天和中国汽车不能简单类比。实际上,不是谁见谁脸红的问题,而是中国在这两大领域都已经可以挺起胸膛,特别是中国汽车在这最近二十年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问题还是有很多,但是成绩已经斐然。

只不过,因为中国航天更多体现的是最直观的国家使命,往往举国家之全力完成之,而且“物以稀为贵”,所以容易激发人们士气,引发万众仰慕;而汽车虽然肩负国家GDP之重任,但即使上升到国家使命,也很难以举国体制实现这一需要市场经济孵化的消费品类。可惜的是,这个事实,长期以来却是很难被准确理解。

最近几年,这对“冤家”突然开始互相接近,2019年双方的关系更是火速升温,令人猝不及防。

2016年11月东风日产启辰品牌举办以“从品质启程”为主题的航天品质沙龙,活动请了航天方面的专家和车企领导一起谈品质,号称是一场航天技术与汽车工业的跨界对话。当然,这种接近还比较原始,但已经起步。

两年后,2018年11月,最近几年一直“铺摊子”的吉利突然与中国航天科工签协议声称要开展高速飞行列车、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合作。接着是今年2月10日,吉利声称旗下天文兴趣小组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为此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申请将它命名为“星越”——与它同期上市的一款SUV同名。不过,后来吉利这个操作似乎没有了下文。

真正开始引起舆论关注汽车与火箭关系的应该是长安欧尚,4月初,它冠名中国首枚民营轨道级运载火箭,准备加入今夏一次民营商用火箭发射活动。考虑到目前国内尚无民营商用火箭成功入轨的纪录,一旦功成,“长安欧尚号”火箭应该是能够创下一个记录。

贾可:目击中国第一次海射,论航天与汽车之关系

紧随其后的是北京越野。4月16日,北京越野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宣布正式启动中国探月工程与北京越野品牌的战略合作。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越野车公司董事长张健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颁发聘书,聘任其为联合实验室高级顾问,并且奖励一辆BJ40城市猎人版,作为探月院士用车。

贾可:目击中国第一次海射,论航天与汽车之关系

几乎与前两者同时发生的是定位为中国豪华SUV领导者的长城汽车WEY品牌与中国航天的挂钩。目前来看,它的声量最大,占位和站位俱佳,商业价值、行业价值、社会价值、传播价值综合也是最大,合作内容也更为全面、细致。

先是4月24日,中国航天日上,它与中国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