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国内加氢站,看这篇就够了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2019-06


关于国内加氢站,看这篇就够了


关于国内加氢站,看这篇就够了

看似一块美味的的蛋糕,但或许会咯了牙,建还是不建

关于国内加氢站,看这篇就够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充电服务市场萎靡不振,原本期盼前者带着后者一起跑,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样如此,放眼全世界都是极为小众的存在,更何况它的配套基础设施。

来看组数据,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较2017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

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1527辆,占比之小不值一提。2016年-2018年,中国在三年的时间内累计销售燃料电池汽车共3428辆。

关于国内加氢站,看这篇就够了

根据H2stations.org发布的第11期全球加氢站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球共有369座加氢站。其中欧洲152座,亚洲136座,北美78座。在全部369座加氢站中,仅有273座为公共加氢站,其余加氢站保留给封闭用户群,并供应给公共汽车或车队车辆。

国内方面,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23座建成的加氢站,占比约为6%,这个数字相较全国10万多座加油站和70多万个充电桩,九牛一毛。

根据2016年10月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到2020年我国建成加氢站将达100座,2030年将达到1000座。

如果这组数据会说话,一定滔滔不绝。加氢站与充电桩的痛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前者的痛点要更多、更痛。

政策倾斜,管理成阻

谈及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相关补贴政策,还要追溯到2009年,当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对试点城市购置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其中,零排放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按6万-60万元不等的成本差价财政补贴。

2014年,我国终于迎来了加氢站方面的补贴政策。相关内容包括,对符合国家技术标准且日加氢能力不少于200公斤的新建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每个站奖励400万元。

2019年3月15日,也就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落幕后,审议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修订版)补充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内容。另外一边,发改委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应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3月26日是一个转折点,一个新能源车市场从政策导向正式转向市场导向的转折点——2019年新政浮出水面。

新政中提到,地方应完善政策,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关于国内加氢站,看这篇就够了

4月9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意见中提到了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及该项工作由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住建部、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同时,地方推进加氢站建设工作。上海、苏州、如皋等地区均已有相关的发展规划。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国家已经意识到加氢站对于氢能产业的重要性,并且开始逐步落实相关政策。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政策来得有些姗姗来迟。

2014年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发布后,虽然有明显效果,但等政策结束后就再也没了下文,虽然消费端补贴不退坡,但加氢站的补贴却出现了“断层”。

当顶层设计消失后,即使目标再明确、再宏伟,在落实层面也就变成了空谈。况且,资本本来就是逐利的。

除了政策方面的长时间缺失,地方主管部门的不明确也是导致加氢站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本就是科普程度不足的新领域,再加上“二类危险化学品”的属性标签,问题就显得越发突出。

虽然最新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事宜,但仍是分工负责,主管流程依旧不够清晰,这就意味着会存在复杂的审批流程,难度和时间成本会随之增加,这对设施的建设又是一层沉重的打击,大家对其望而却步的态度无可厚非。

“国内有几个城市已经有相应的审批流程,包括武汉、佛山。我们国家其他的城市,包括政府部门借鉴这样的流程,明确加氢站审批的责任部门,缩短审批流程,满足燃料电池客车发展的需求。” 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飞强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成本高,盈利难

氢能经济的基础是制氢、储氢、加氢。制氢与加氢环节必须严格分离,这是我国出于安全考虑的明确要求。说白了,你要是制氢就别加氢,选择加氢就别搞制氢。这样一来,加氢站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其是上游制氢、运氢与下游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重要枢纽。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加氢站的类型无非就两大类,一类是外供氢加氢站,另外一类是站内制氢供氢加氢站。

外供氢加氢站采用氢气长管拖车运输、管道输送后供氢。站内制氢供氢加氢站则自备制氢系统,将制得的氢气经纯化、压缩后进行存储、加注。目前国内大部分都是外供氢加氢站,原因在于运输过程的成本相对于制氢设备建设和运营要低很多。

国外市场大多采用的70MPa氢气,国内大部分采用了35MPa氢气压力标准。目前中国的加氢站加氢能力最高的为1000-2000kg/d,最低的为100kg/d。一座日加氢能力500kg左右的加氢站,即使刨去土地租赁的费用,1500万元的建设费用肯定是要花的,这里面占比最高的费用项是核心设备的进口费,其中排名前三的是压缩机、储氢设备以及加氢设备。如果是站内制氢供氢加氢站,建设成本则要高达2000万-3000万元。

企业其实最初是愿意投资建设加氢站的,但除了高昂的建设费用,利用率低也让加氢站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对于那些进行示范运营的车辆,往往会选择短途行驶,加氢站的选择比较固定,从运营时长和频次来说也远不能和正式运营的车辆相提并论。

国家的加氢站补贴政策几乎为零,佛山、中山是目前对加氢站建设有明确扶持和补贴政策的地方区域。政策更多地偏向于销售端、技术端以及制造端,这种侧重对于投资方也是一个无形的引导。加氢站的遇冷,意料之中。

对于加氢站成本高的问题,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朱德权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表示,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要稳健发展,油氢混合站是中国的方向,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开始从事相关研究和工作了。

关于国内加氢站,看这篇就够了

张家口市常务副市长,市委常委郭英也有相似的规划,他介绍说:“根据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着眼于打造氢能城际高速公路。张家口、雄安新区将率先规划布局加氢站的建设,优先在京张高速和京港澳高速、河北等沿线服务区设立加氢站,实现加氢站与加油站、加气站和充电站多站合一的布局。”

关键设备需要进口

国内的外供氢加氢站,是氢气通过管束槽车运输至站里,经由压缩机增压后储存至站内的高压储罐中,之后再通过加氢机为车辆加氢,关键设备包括储氢设备、压缩设备、加注设备以及站控系统等。

问题来了,这些关键的设备很多都需要进口,国产能力明显不足。其中,压缩机的成本最高,接近占到30%,国产化是国内加氢站技术升级的最核心、最切实的方向。

隔膜式压缩机,靠金属膜片在气缸中作往复运动来压缩和输送气体。可以说,它是加氢站最核心的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