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9年仅一款车型,累计销售不过万台,腾势还值得3亿增资吗?
尽管自带比亚迪和戴姆勒两大巨头"基因",但腾势还是没能在新能源领域掀起多大水花。从2010年成立至今,腾势仅在2014年推出了一款车型,不管后期是400还是500,都是基于首款车型腾势300的升级改进,还是原来的配方和味道。成立彼时,国内新能源领域方兴未艾,占据了天时地利的腾势并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反而在逐渐在大潮中掉了队。
近日,腾势又传出增资3亿元的消息,分别来自股东双方比亚迪和戴姆勒,双方各增资1.5亿元,持有股权比例各自保持50%。这也是今年的第二次增资了,首笔增资在2月份,加上本次增资,今年上半年已为腾势累计注入7亿元。
事实上,腾势自2012年开始,已收到7次增资,累计金额达到20余亿元。但这么高的资金注入,依然不能改变其亏损的困境。近四年来,腾势的年亏损高达7亿元!
腾势亏损的原因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车型单一,造型一般,30多万的价格没有性价比,自建专营店没有品牌根基和号召力。如果挂个奔驰的标,或许还会对销量有所裨益。但所有现状已根深蒂固,数据显示,腾势新能源2015年~2018年的销量均不超过5000辆,2018年销售1974辆,今年一季度销量仅百余台。
车少、销量不好、连年亏损,但妨碍不了腾势一颗自救又上进的心。上海车展上,腾势发布了新logo,以线条更加凌厉的黑银色调取代之前的略显土气的蓝白风格。最新的车型也将在6月初的深圳车展上亮相,车型覆盖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模式。
此外,腾势将并入奔驰销售渠道,逐渐形成"技术由比亚迪负责,造型、营销由戴姆勒负责"。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不放弃这个"阿斗"?
首先,腾势的资质就是最大的财富。车和家尚且花费6.5个亿收购力帆,相比而言,腾势早就拥有了合法合理的身份。其次,作为成立较早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腾势也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和前瞻性,在品牌发展和技术研发等领域都有不错的经验积累。最后,是股东之间确实具备了"强强联合"的实力,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是目前市场上造车新势力所无法抗衡的。
而从企业角度考虑的话,比亚迪拥有了一个高端的合资公司,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吉利有沃尔沃加持,众泰还和福特深情款款,那么比亚迪谈何放弃呢?戴勒姆多出一个国内合资公司,未来在车企间的发展可能会更加游刃有余。除了腾势,还有smart,二者的品牌定位和市场细分,有助于戴姆勒覆盖更多市场。
所以,尽管困难重重,但腾势依然是一张不错的牌,增资也在情理之中。眼下,比亚迪正集中全力研发新能源,甚至不断向高端产品迈进。奔驰方EQ系列也在紧密部署中。腾势能否翻身崛起,除了要应对自家兄弟亲戚外,还要对抗造车新势力的"火力",最重要的是,母家还能为自己提供多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