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斯巴鲁没有国产过?曾被自主品牌坑的体无完肤,如今再不国产
说起国产品牌坑合资对象,在中国汽车市场还真是不少见,比如北汽山寨了奔驰多款产品,什么BJ80山寨奔驰大G,BJ90模仿奔驰GLS,宝马之前的产品设计基本就是照搬宝马,因此有很多合资品牌苦恼不已,但是如果说这些品牌因为在中国的一亩三分地上被“地主们”按在地上欺负,一怒之下,直接退出中国市场,显然这些品牌没有那么“倔强”,但是在中国汽车合资史上,还真有一个被合资伙伴“坑”到两进两出,如今死活不在中国国产的品牌,这个品牌来自日本,就是大名鼎鼎的斯巴鲁!
其实目前斯巴鲁作为一个纯进口品牌,在国内的销量水平很一般,由于进口车的身份、价格,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优劣势明显,以及纯进口车比较高昂的维修费用等等,让斯巴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口碑和其他日系品牌,如日产、本田、丰田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所以基于市场表现,斯巴鲁目前的确没有国产的必要,但是如果追溯历史,斯巴鲁实际上进入过中国,只不过被合资对手坑了个体无完肤,带着过往的伤痛,如今再国产,恐怕斯巴鲁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在进入改革开放之后,军用需求没有那么旺盛的情况下,开始筹备从军用向民用的转型,但是显然向市场投放战斗机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办?只能向相对擅长的汽车产业转型,但是做惯了军工产品的贵航,对于民用汽车几乎一窍不通,这死局该如何开解,毕竟当时的贵航硬实力杠杠的,飞机工厂直接改成汽车生产车间,想想得多大?小机场直接改成汽车测试跑道,这规模,放在现在任何一个造车新势力那里,都够吹半年了,但是硬件攒足了,软件怎么办?没技术不成啊!于是贵航将目标对准了来自日本的斯巴鲁。
斯巴鲁也是单纯又可爱,想着借助和贵航的合作,可以切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实现产品的国产化,何乐而不为,说不定我们就是下一个上海大众。但是在获得了合作的机会之后,贵航玩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既然斯巴鲁方面同意合作,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买个技术就完事了呢?飞机都能造出来,何况汽车乎,再说了,斯巴鲁以前不也是造飞机的吗?
打定这个主意之后,贵航买下了斯巴鲁的当家车型斯巴鲁REX的零部件,回到国内自己组装生产,这一下,斯巴鲁就蒙了,事实上,斯巴鲁REX在当时看来也并非多么先进的车型,只能说贵航实在是不识货,事实上斯巴鲁REX只是一台微型车,搭载一台双缸0.54L发动机。但是这台车搭载了四轮独立悬挂,之前还刷新了纽伯格林北环赛道微型车的全速记录,贵航一看,捡着宝了。简单的组装完成之后,起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贵州云雀,直到这儿,或许斯巴鲁才发现,和自己没啥关系了。
云雀问世之后,贵州汽车公司(贵航民用车所属公司)方面相当之骄傲,甚至连政府出租车管理处采购出租车的需求都一口否决,原因是内部领导先用,结果错失了一次现在看来非常好的机会,当时也能看得出来,此时的云雀,在管理和市场思维上依然相当保守。当然云雀的自我膨胀,没持续多长时间,同样来自日本的奥拓凭借0.8L三缸机,光凭发动机就已经灭了云雀,再加上装配方面的不成熟,更是输的一塌糊涂。结果就是,贵阳街道上跑的是奥拓,而不是傲娇的云雀,脸打的啪啪响!
云雀在90年代前后7年时间,亏了7个亿,这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应该比现在的100亿还要多得多,只能舔着脸求救斯巴鲁,斯巴鲁倒也实诚,竟然冰释前嫌了,帮助云雀改良生产线,提高装配能力,带来了云雀WOW,也就是斯巴鲁的风之翼,有了斯巴鲁介入的技术支持,云雀WOW的销量和口碑也都上来了,一时间风光无二。
结果这个时候,云雀的老毛病又犯了,再次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和斯巴鲁闹僵了,导致最后斯巴鲁在和云雀的资金往来中,只接受现金,这在现在看来,就跟开玩笑似的。斯巴鲁防着云雀,云雀则不知天高地厚,搞起了国产化,结果一败涂地,云雀WOW销量锐减,大幅度亏损,到了这个时候,斯巴鲁终于看清了这个合作伙伴的嘴脸,一怒之下,不玩了!
如今这两家企业的现状也看到了,云雀不用多说了,之前出了一款新车—云雀Q1,一台电动车,无人问津,斯巴鲁在中国遭遇惨败,但是在本土和美国市场,依然玩的风生水起,想起这段经历,双方应该有着自己不同的感触吧!本来一次很有可能成为经典合资案例的合作,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徒生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