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沃尔沃/奔驰/宝马等 它们告诉你的那个优点 当作是逗你吧
对于每个人来说,买入一辆车最起码的标准是,这车最起码我不觉得讨厌。
有无数个原因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会最终掏钱买下一辆车,如今的中国市场不再那么喜欢廉价车、低价车,因为市场正在经历消费升级的过程,这也直接让豪华品牌们动作频繁。
奔驰、宝马、奥迪等都在不断的下放自己的技术,进入更入门、更细分的市场区间,比如说奥迪A3、宝马1系的价格已经进入了合资品牌们中级车的范畴。
有人说 这是一个尴尬的词
有人说,大众的车结实的像坦克;有人说,丰田的车省油的像摩托车,是的,我们经历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有人说出各种各样的观点。
如今的时代里,汽车厂商也总在说,尤其是当它们做出技术突破的时候,它会尽快告诉全世界,这样的技术能达到什么效果。
你也知道,如今的中国是全球体量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一举一动之下,都会影响全球车企们的未来规划,因为谁都知道中国市场的容量深不可测,是未来销量来源的贡献点。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给自己的未来规划好了四大方向,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共享化。共享化就不多说了,如今汽车共享的盈利模式还很混乱,预计几年间变化不大;网联化则是让汽车成为互联网中的一个单元;新能源化则是更多的使用纯净的新生能源。
至于智能化,目前全球汽车厂商达成一致的共识是,终极目标实现无人驾驶、全自动驾驶。
关于自动驾驶的讨论有很多,比如何时才能实现、比如它会不会让城市不拥堵,再比如,它究竟安全与否。
我们有兴趣,相关机构也一样有兴趣。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这个世界汽车安全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和美洲每年进行系统和专业的碰撞测试,得出的安全性能指数对各个厂商的车型进行星级划分,促进各车厂对安全性研究的投入。
全球顶尖机构最近给出的一系列报告,告诉我们,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也许你花费了大价钱的选装的高科技配置,并非奔驰、宝马、沃尔沃、特斯拉等等,它们告诉你的那样。哦,对了,还有很多即将跟上的车企,比如造车新势力、比如传统合资品牌等等。
对于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来说,很多人都会把新的辅助技术,比如说辅助驾驶、半自动驾驶,理解成自动驾驶。当然,别管半自动驾驶还是自动驾驶,它们都给人带来了一种,车能帮助我的感觉。
但事实是,全部差评。
根据IIHS进行的初步测试,目前奔驰E级、宝马5系、沃尔沃S90以及一直以来提倡科技的特斯拉Model S与特斯拉Model 3。然而结果并不好,昂贵的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们,尽管鼓励消费者使用,车辆可以一定程度的控制加速、刹车和转向,但最终的结果是,故障率较高,而且并不安全、也不准确。
让车辆保持在道路的线内进行自动驾驶:
IIHS在多条高速公路上进行测试,弯曲高速公路的三个不同路段上对每辆车进行了六次测试,在三个不同的丘陵高速公路上进行了另外六次测试。总之,IIHS在相同的速度和条件下对每辆车进行了36次单独测试。
此项测试中,特斯拉Model 3表现最好,没有脱离道路指引线,只有一次压线。
2017款梅赛德斯-奔驰E级车配备了智能驾驶,表现仅次于特斯拉Model 3。它在弯道中可以保持一半的时间,在山坡路段可以保持83%的时间在线内。
其次是带有PilotAssist的2018年沃尔沃S90,它在这两种道路中只有一半时间能保持在线内。
配备Active Driving Assistant Plus的BMW 5系只实现了3次有效驾驶,但是在山坡上无法工作。
2016款特斯拉Model S,最差,它使用旧版本的Autopilot 7.1,只能在驾驶时保持28%的时间,是测试中任何一辆车的最差性能。当然,它的硬件装备方面也是最差的,只装备了单摄像头检测路况。
在整个测试中,当奔驰E级无法保持居中行驶时,它更容易骑线驾驶而不是完全越过它; 沃尔沃S90和宝马5系更有可能越过界限。在所有36个车道保持测试中,宝马5系16次脱离线内,远远超过E级的2个和沃尔沃S90的4个。
自动紧急制动测试:
50公里/小时时速,前方出现障碍物,要求车辆自动刹停。此项测试中,只有特斯拉未能及时制动模拟车辆。
自适应巡航状态下,特斯拉的刹车过早,无论你选择跟车距离的长短。在其他的两项测试中:一项是模拟在跟车时下,前车慢慢减速至停车后加速前进,另一项是模拟跟车时前车为避让前方停车紧急变道——所有车辆都出色地通过测试
在海外的车型上,半自动驾驶是沃尔沃S90的标配配置,奔驰E级上需要选装,花费1.02万美元,宝马5系上,选装费用为1700美元,根据配置水平,选择它还可能需要购买另一个类似价格的选装包。特斯拉对Model 3和Model S轿车的增强型自动驾驶收费5000美元。
然而,除了效果,还有一项,是故障率。在2016年IIHS的测试中,50英里的公路上记录了车道保持辅助不能正常工作的数量,Model S排在第一位,宝马排在第二位。也就是说,如今的半自动驾驶,还只是泡影,哪怕是奥迪A8L的L3级。
如今的狂欢
时下,中国汽车终于站在了全球汽车同样的起跑线,最起码在对于自动驾驶的态度这方面。
2017年9月,美国首部国家层面的《自动驾驶法案(Self Drive Act)》才正式推出,此前,美国各州各自为营,分别对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进行监管,各家汽车厂也是在各自为营。
德国在2017年5月通过首部关于自动驾驶的法律,允许车企在遵守一系列条件的前提下在公共道路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中国对于自动驾驶的关注度丝毫不亚于发达国家。2017年12月18日,北京市制定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已经可以正式在北京上路。
2018年3月1日,上海市正式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这也使上海成为国内第二个出台自动驾驶相关路测管理办法的城市。3月中旬,重庆和深圳也相继发布了《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深圳市关于规范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有关工作发布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4月11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这也是首个国家级自动驾驶路测管理规范。
从政策层面,自动驾驶在中国的春天来了。
本质上说:
实现L3级别驾驶,车辆要实现的是,我帮您开,你不用盯,我都能识别,能处理的也就帮你处理了。我识别不出来的,我的责任,你们可以找我来索赔,但是,我辨别出来的紧急情况超出了我的处理能力,就会提醒你开。也就是,我提醒之后,责任就是你自己的了。
实现L4级别驾驶,车辆能识别,能开,驾驶员该干嘛就干嘛去,不会打扰司机,如果实在有状况,至少会保你一条小命。
实现L5级别驾驶,这个车,就是车自己开,没司机什么事儿,电脑是凌驾于人类之上的,人不配来驾驶这个车。也就是说,L5级别自动驾驶,已经成了人类在汽车驾驶领域的神,凡人还是别碰了。
无人驾驶市场是一个巨大的蛋糕,所以各大巨头自然不愿放弃这块蛋糕都想分一杯羹,很快这个市场就由一片蓝海变成巨兽博弈下一片红海,而且互联网时代容易出现赢家通吃一家独大的情况,到最后谁胜出还是二虎相争三足鼎立不得而知。
接下来的问题是,电脑会不会凌驾于人类之上,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毁灭人类,政策法规是否会允许。
我想,如今30多岁的我,并不愿意去思考这些复杂的问题。如今的汽车,还是规规矩矩的请握好方向盘,至少不要高兴的这么早。